作者:张星云
2020-06-10·阅读时长1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308个字,产生4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明清宫苑几乎是后来所有宫斗戏的拍摄场地
在横店我一共见过张先春三次。
一次是他带我去逛由他设计,于2015年建造完成的圆明新园,一次是带我去吃饭,还有一次是将他早年编写的9卷本《影视技术培训教材题解:影视道具》借给我读,厚厚重重的教材,装了一袋子。
每次见面,他都是临时给我打电话,并在五分钟后出现在我住的酒店大堂。他从一辆由专职司机开的吉普车上跳下,满头白发,身材高大,穿着一件摄影师马甲。无论在景区、酒店还是餐厅,众人都认得他,叫他“大帅”,为他让路,沏茶倒水。
他已经84岁了,除了有些耳背,身体和头脑都极其清醒灵活。他带我在圆明新园里进进出出,站着和我聊天,一顿饭喝一瓶黑啤,还能清晰地向我回忆起几十年前的事情。
这个操着北京口音的白发老人在横店虽然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又合情合理。1996年,这位当时北京电影制片厂最有名的美术师之一,被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说服,放弃了北京的生活,来到这样一座南方小镇。“那时候横店没有啤酒,也没有糖拌西红柿、拍黄瓜这种北方凉拌菜,没有肉馅饺子,只有豆腐馅的,这些都是我来横店之后引进的。”从1996年横店影视城的第一个场景广州街开始,他以横店影视城总设计师的身份主导设计了这里的大部分场景。
“我希望你在这篇报道里把横店写得像小岗村一样,因为我们真的是从无到有。”他对我说。
横店影视城总设计师张先春
实际上横店的历史确实与小岗村有相似之处。1975年,横店大队党支部书记徐文荣到任,靠借款以一间丝厂起家,逐步在横店镇建立起庞大的横店集团,坐拥5家上市公司,横跨医药、化工、服装、电子等领域,在当地建起了医院、学校,乃至运营公共交通系统。这名乡镇企业家当过全国劳动模范,做过全国人大代表,与复星系郭广昌、浙江广厦的实际控制人楼忠福一起成为登上过福布斯富豪榜的东阳企业家。
尽管横店集团发展迅速,但让横店从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镇变成全国知名,却是依靠影视城。横店影视城1996年创办,如今拥有总共3万亩以上的影视剧拍摄场景,加上周围村落的摄影棚,现在已经成为宣传文案里“世界最大的影视基地”,这些场景又被部分改造成国家级5A景区,去年游客人次超过1970万。
一手创造了这段传奇的徐文荣也早已成为传奇,他2001年便将整个集团的运营事务交给了大儿子徐永安,自己领导着被简称为“四共委”的共创共有共富共享工作委员会,不隶属于集团,不参与经营,只“搞一些文化方面的事情”,包括摄影城新场景的选址和建造。张先春说他现在就是受徐文荣“四共委”的直接领导。
张先春在横店已经24年了,依然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2小时。妻子和女儿一直在北京生活,他每年只有“五一”“十一”和春节假期回北京。当年横店遍地工地的时候,他的手下们也都在这里,后来有的在北京找对象,要是老不回去就得吹了,他就让他们都回北京去了,只有他还在横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活着就干死了就算!”他对我说。
在完成了设计、营建长达10年之久的圆明新园之后,张先春现在已经进入了下一个场景——南宋的建造筹备阶段。为此他在横店的家里,一面墙的书柜里都摆满了有关南宋的历史资料。不过横店已经快建满了,没有地方再容纳上万亩的南宋场景,于是他们决定把“南宋”建在金华。
至此横店便拥有了从秦到民国的历朝历代影视拍摄场景。张先春打算在南宋场景建完后收山,回北京陪伴家人,并把自己的所有历史书籍资料捐给北影厂博物馆。
我在与老人的几次相处过程中,始终有个疑问:是什么不断吸引他,使他当年从北京移居到这座南方小镇,并且一待24年?
发表文章193篇 获得22个推荐 粉丝1031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