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周岩
2020-04-22·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397个字,产生7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牛津大学教授、世界银行前副行长伊恩·戈尔丁
戈尔丁本人的职业生涯是全球化波折发展的最佳见证。1996年以前,戈尔丁担任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深度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90年代末,戈尔丁回到自己的出生地、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南非,出任纳尔逊·曼德拉总统的特别经济顾问和南非开发银行首席执行官,见证了一个非洲大国融入世界的进程。进入21世纪,全球化迎来了黄金时代,戈尔丁加入世界银行,并于2003年至2006年任副行长。2008年的金融危机改变了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戈尔丁恰逢此时回到母校牛津大学,出任马丁学院(Oxford Martin School)创始院长,进行全球化和发展问题研究,试图理解这一被他看作“新文艺复兴”的时代。
本次疫情来袭,暴露出当下全球化的什么问题?全球化会向何方发展?“去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吗?为此我们专访了戈尔丁教授。
全球化令谁受益
三联生活周刊:疫情越是严重,人们越担心“去全球化”会成真。疫情最严重的美国,也是最近几年对全球化批评最多的国家,其程度超过欧洲。可过去数十年间的全球化实际上是由美国领导并倡导的。美国为何对全球化的态度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
伊恩·戈尔丁: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真正地促进了自由贸易,对于创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及联合国等都至关重要。但现在美国却想背弃这个多边的系统,确实引人深思。
美国和欧洲国家是不同的。整个西方世界有着类似的去全球化趋势,但美国是最强劲的。这是由许多不同的原因导致的。第一,美国有着最严重的身份危机(identity crisis)。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到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美国一直主导着整个世界。但现在,美国处于“休眠”状态,它受到了新兴大国的挑战,不仅是中国,它自己在世界上担任的角色也受到了挑战。从很多角度来讲,美国是一个真正孤立的国家,美国可能无法理解世界其他地区正在发生的事情。而欧洲是一个更加“大都会”式的地方。欧洲有20多个国家,因此欧洲人没有单一的身份。欧洲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之间,早已习惯了观点和身份的差异,并将之视为一件非常好的事。
第二从经济上,与欧洲相比,美国的社会保障安全网要弱得多。超过25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超过5000万人是自雇人士或者零工、小时工。因为没有失业救济金等社会保障,大量的零工者一刻不工作,就不知道下一餐从哪里来。因此,当你考虑健康问题和生活脆弱性,美国是一个对失业者来说非常艰难、很难有安全感的地方。欧洲国家的社保网络强度各不相同,也各自有很多问题,但它们至少在所有欧洲国家都切实存在。这和美国区别很大。
在美国,不同维度上都在加剧不平等,造成底层群体所谓的“绝望症”(The Diseases of Despair)——人们沉迷于毒品,有很高的失业率、犯罪率。美国的国内问题相较欧洲要更为严重,更多的人对生活感到不满。
三联生活周刊:全球化加剧了不平等,这就是反对全球化的症结所在吗?人们的另一种印象是,全球化促进了普遍繁荣。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究竟令谁受益?
发表文章102篇 获得44个推荐 粉丝905人
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