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蛮
2020-04-15·阅读时长9分钟
冠状病毒疫情的蔓延搅乱了人们的生活,让人焦虑。前几天心里有一股莫名的忧伤,拿起琵琶演奏一段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天鹅”,有朋友说听了音乐后想哭...冥冥之中似乎在告诉我什么...
今早上5:30醒来看手机,一时间铺天盖地传来各种消息发文。刘老师仙逝了一一中国琵琶界的泰斗,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刘德海于今日14时25分在北京去世,享年83岁。
▲我的恩师刘德海先生
1976年某天,电影院里银幕上放映着纪录片“百花争艳”,少年的我被演奏琵琶的“大叔”深深吸引着,只见他十指神奇地飞舞着,发出我从未听过的声音,气势磅礴,强大的力量震慑住我内心。走出影院,父母看到我一直没说话,便轻声告诉说“那是琵琶曲《十面埋伏》,演奏的老师叫刘德海”。从此,这位大叔名字刘德海和琵琶“十面埋伏”便留在我心里了。
1982年大学一年级那年,有个下午我在练琴中,我的琵琶老师,弹拨学科主任邝宇忠教授敲开琴房门,非常慎重地告诉我“吴蛮,你下学期被挑选为刘德海老师的学生!”并嘱咐我要好好学习。脑袋“嗡“一片混乱,我真要做那位“十面埋伏”琵琶神大叔的徒弟啦?!命运有时真的如此美好,被他选为学生是我人生中大幸事!
▲1988年北京
“刘德海琵琶音乐会”与师父
师父(我喜欢这样叫他)个子不高,皮肤白皙像个书生,性格开朗,话很多,爱说笑话,说笑中带着南方人特有的内敛含蓄,激动时也爱比手画脚地示范演奏。喜欢吃也爱自己动手做菜,他的烹饪技术是一流的。
80初期,刘老师家还在和平里中央乐团的宿舍楼。从音乐学院鲍家街到乐团的和平里,转二次公交车加上走路,背着沉重的琵琶每次来回路上要花2个多小时,然而对作为学生的我来说,这都不是问题,他精彩生动的讲课,分秒都值得我奔波。后来师父看我背着琴挤车很幸苦,说“你下次不要带琴了,用我的琵琶。”啊哟妈呀,第一次抱着那把“百花争艳”里的《十面埋伏》琵琶,激动不已,不停地上下抚摸着琴背不断地告诉自己“不要太激动,好好弹琴,弹出师父要求的好听的琵琶声音”。
80年代正是刘老师壮年时期,演奏与创作艺术的鼎盛时代。有非常多繁忙的外出演奏任务,对于每周一次的琵琶主课有时只能面临“翘课”。所以,我们都非常珍惜师生面对面上课的机会,师父常给我超时加课,一去上课就是半天“泡”在他家。
▲1982年与新加坡交响乐团
“草原小姐妹”协奏曲(右手‘摇指’手法的创新)
《牧场之家》、《达姆达姆》是他70年代改编自外国民歌的琵琶热门曲,而他将《浏阳河》《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游击队歌》《马兰花开》等多首中国歌曲改编的琵琶独奏曲已经可以看出他自己的演奏风格趋向,灵性十足,追求传统与新观念结合多样化音乐方式。
“这段小曲你试试弹弹?” 师父给我一页手抄乐谱,有许多右手的反弹新手法,我犹豫地磕磕巴巴试奏”你先拿回去试试吧,我下周再给你下一页乐谱”。一周后,一段长轮的旋律又放在我面前 “试试吧”,”老师,这段旋律好听!但不容易弹好”我说。几周过后我看到一首完整乐曲,师父创作的琵琶独奏曲《天鹅》诞生了。我生平第一次亲自体验和见证很荣幸作为学生能够参与到他开创“人生篇”的过程。他也鼓励我,给我功课,要完成一首自己改编乐曲。
那之后的三十多年,他的创作灵感便一发不可收拾,“人生篇” :《天鹅》《老童》《童年》《春蚕》《秦俑》等五曲;“田园篇”:《故乡行》《新中花六板》《一指弹》《金色的梦》《天池》等五曲;“乡土风情篇”有《踏青》《磨坊》《纺车》《陀螺》《滚铁圈》《杂耍人》《不倒翁》《木鸭》《风铃》等九曲;“宗教篇”:《白马驮经》《滴水观音》《喜庆罗汉》《菩提歌》;“怀古篇”包括《长生殿》《昭陵六骏》等等,从新颖别致、童心稚趣、到思古情怀,反映了他具有文人的精神追求和自由奔放的想象力,有一颗充满了活力和对世间万物好奇的“老玩童”心。
不到半小时,他像魔术家般地变出一桌丰富,我最爱的上海江浙菜肴,红烧肉!太中我意了。师父把一块肉往我碗里夹“嘟切滴,嘎瘦,哪能有力气弹皮卜(琵琶)!” 说着一口上海方言。太好吃,我忍不住,又挑了最肥的一块流着油往嘴里送。师父的厨艺也是琵琶界公认的,可以开餐馆的水平。对我这个住宿舍,常年吃食堂的学生来说,去师父家不仅是上课学习,还能打牙祭,那是何等幸福快乐的事啊。
上课接近尾声,师母手里拎着菜,怀里夹着一份每日必读的“北京晚报”进门了,这是下课时间快到了的“暗号”,因为我师父常会上课而忘记时间。此时,只见他一边围上炒菜的围裙,一边仍然不停地讲着课题总结内容。我的肚子已经咕噜咕噜地叫着,难为情地用琵琶声遮掩一下。师父说“留下来一起吃饭吧!”“谢谢老师”我迅速地回答,盼望能多多尝到师父的手艺。他做的菜和他的琵琶艺术一样,富有色彩,自成体系。
在音乐界同辈人里,我师父是有名的“妻管严”,是典型的江南居家男,被称为模范丈夫。师母说一不二,师父一切俯首听命,要不要收学生得由师母把关,师母先过眼认可。师母庄阿姨(我那时都这么叫)是刘老师的大学同学,钢琴系的宁波籍上海美女,大家闺秀。听他们的大学同学说我师父当年花了“大力气”才赢得庄阿姨的心。他们育有两子,恩爱美满,懂得生活,家庭和睦,事业有成。师父对师母的尊重以及师母对师父的呵护都能看到他们这代夫妻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和关怀,仿佛一股淡淡的花香,不张扬但爱到深处的那种感情。
刘老师提倡音乐从心所欲,强调音乐的创意。对琵琶发出的声音尤其敏感,每个音符,包括泛音、长轮都应有无数的音色变化。他曾经的爱好是装电子管收音机和音响,但是最终还是选择琵琶演奏。他喜欢讨论很多音响问题,如何控制琵琶声音,使其尽量美好展现在舞台上,是我们上课中谈到最多的话题。所以,他后来自己写的多数作品均注重各种音色和音响,包括起伏的动态。其实,师父也很会唱歌,地方民间音乐曲牌他都熟悉和喜爱,早年在舞台上他曾边弹边唱。因此他的音乐有非常强的歌唱性,他右手轮指和左手揉弦都会“唱歌”,唱到人心里。这些都是源于他传统音乐深厚功底。
课堂中,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右手轮指角度和左手揉弦方式,想看出门道,为啥师父的音色那么美好?后来我发现表面动作模仿是愚蠢的学习方法,我是大学生不是初级的模仿阶段。而且我的生理条件与他那双为琵琶而生的松弛有力的大手无法相比。在演奏方法科学正确的情况下,我要从音乐的视角去理解。音乐的体会是心里的感觉和仔细聆听,寻找你听见的那种你认为美好的音色。
▲1995年香港相聚,作曲家陈能济、刘德海、王正平(台湾琵琶家)、吴蛮、石信之(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
“用功”二字用在他身上也许已不能完全表达,但他的勤奋刻苦是有目共睹的。他17岁与林石城先生习琴,林先生和林师母都曾告诉过我 “刘德海是老用功咯学生,他练琴是拼命三郎,上海的冬天很冷,他会在冰冷的环境中坚持练习长轮子,老结衮哦!” 话语中带着对得意弟子的钦佩。成功人士都是有一个共同点,没有捷径,只有热爱和坚持。琵琶在他手里是左右手“玩”出来的,达到炉火纯青状态。
我们上课是启发式的,许多时候是对话,师父教诲时,我默默聆听,不敢轻易插话,等他让我回答才敢说话。现在回想,自己始终对电影中的那位琵琶“大叔”有着崇拜敬畏之心。
虽然“人生篇”后,我已大学本科毕业,研读林石城先生的研究生班。庆幸的是与刘老师上课学习的本科课程日子里,我有机会得他亲自传授《新编霸王卸甲》《陈隋古曲》《浔阳月夜》《十面埋伏》《老童》《天鹅》《谨奉礼》《塞上曲》等等刘氏演奏版的经典古今作品。也让我学习经历了他演奏鼎盛时期和创作开发期的美好时光。仔细一想,他的音乐理念已经在他一贯的艺术追求中清楚体现,学习百家,兼收并蓄,在传统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艺术思想和演奏风格,创造新的发展。在我的演奏生涯中他的理念给予我极大影响。
他是琵琶的“弄潮儿”。他对琵琶情有独钟,一生都献给了琵琶。有人曾调侃说他是琵琶精。其实没错,他就是琵琶,琵琶就是刘德海!二者无法分割。三百年出一个刘德海大师,无法复制的。对我们晚辈来说他的创举和理念是激励我们前行最珍贵的人生礼物。
1988年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第一次师生音乐会。两代琵琶人第一次的盛大聚会的历史时刻。记得师父特别开心,虽然音乐会前繁琐的事多,包括演奏人选、场地、曲目内容、节目单文字、宣传活动等他都要细致安排,看见他每天挂着喜悦的笑容。
▲1988年为音乐会前期宣传合影
从左至右:吴蛮、杨靖、吴玉霞、李光华、张强
前:刘德海、肖鑫华
▲1988年琵琶音乐会的姐妹们
杨靖、吴蛮、吴玉霞
▲1988年琵琶音乐会后全体合影
吴玉霞、吴蛮、李光华、刘德海、杨靖、张强、刘桂莲、杨维
1994年香港中国音乐节(现在已不存在)举办“海内外琵琶三代人音乐会”,我荣幸地代表年轻一代与刘老师、王正平先生(已故台湾演奏家)同台演出。出国后再有机会与师父学习,他希望我有机会回北京去家里吃饭,我答应要再去上课聆听教诲。这也是我的终身遗憾!
▲三代琵琶家与香港音乐节工作人员
前几年,他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客座教授三年,有机会与我父亲见面交谈,同龄人相聚甚欢,一起食饭,海阔天空的“吹吹牛”,音乐与绘画本来就是一对艺术姐妹,二老非常投缘。始终坚持创作、教学、演奏是上一辈文化人的态度,师父与我父亲在艺术理念上有许多共同点,即在传统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新时代。他有音乐活动我父亲必到捧场。“小怡啊(我小名),刘老师对你评价很高,你是他走上国际舞台的第一位学生,为你取得的成绩感动骄傲啊,你回来要多多去看望刘老师!” 父亲在电话中对我嘱咐着。此刻我的眼泪无法控制,去年没能实现去看望师父,原本今年年初打算去,我的终身遗憾。
▲二位老人的南京欢聚
我师父与我父亲
唐朝第一个琵琶盛世,由西域传到中原的一件弹拨乐器在宫廷和民间中盛传,加之多位琵琶演奏高手传授和得几代皇帝的喜爱而后奠定了琵琶的地位。
清朝是第二个琵琶演奏高峰时期。从华秋苹、华子同到《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到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大套琵琶新谱》使得琵琶的音乐有更加完整的文献,五大演奏流派纷呈盛世,也显示琵琶在中国音乐历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20世纪,以刘德海为代表的琵琶大师开创了琵琶的第三个新篇章。从乐器构造、材料制作、声响色彩、演奏手法等均更上层楼。琵琶更广为大众所喜爱,成千上万的爱好者追随和研习。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琵琶又一个新高峰。
无论是1960年他首次演奏吕绍恩创作的《狼牙山五壮士》,在乐曲结构内容和技术技巧上,对传统乐曲有了较大突破。或是1972年,他和吴祖强、王燕樵合作创作的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首开琵琶大型协奏曲之先河。大大提高和丰富了琵琶的演奏方法,对现代琵琶演奏艺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无论是跟随林石城先生学习浦东派还是后来向孙裕德、曹安和、杨大钧先生学习汪派、崇明派、平湖派风格。勤奋刻苦、转益多师、兼收并蓄、大胆创新的精神成就了他技艺精湛、气韵生动、独树一帜的琵琶演奏艺术。
前几天突然鬼使神差地拿出《每日必弹练习曲》一首一条地学习研究。今天再次看着眼前的绿色乐谱封面,忍不住眼睛潮湿.....
他仙游去了!去到另一个极乐世界,带着他的琵琶智慧去天堂展示他的风采,那首浓郁风味的“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响彻天际云中......
“啥时来家上课啊?” 师父,我听到了!
——学生吴蛮
2020年4月11日于美国圣地亚哥家中
转发下面的海报
和更多人一起
分享国乐之美
发表文章69篇 获得18个推荐 粉丝609人
国际音乐人,琵琶演奏名家,中国音乐教育和推广者,中国首位格莱美奖得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