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子初
2020-03-09·阅读时长4分钟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王子初。下面我们来说一说曾侯乙编钟,它是本世纪以来最重大的音乐考古发现。
曾侯乙编钟总共由65件编钟构成,分为三层八组。最上层是3组纽钟,中层是3组甬钟,下层是2组大甬钟。在正中间的下层,挂了一个很大的镈钟,这件镈钟我们现在把它叫做“楚王镈”。这是当时的楚惠王(芈姓,熊氏,名章)知道曾侯乙去世了,专门为他制作了一批给他陪葬的编钟祭奠他,其中这件大镈就被放到了曾侯乙编钟的正中间。为了放它,也把原来曾侯乙编钟下层编钟的次序打乱了,同时把曾侯乙编钟原来一件最大的大羽甬钟挤掉了,今天我们从墓葬里没有发现它。
▲曾侯乙墓楚王镈
我们给曾侯乙编钟这么高的评价,凭什么?那么,我现在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到底在我们的音乐史上、科技发展史上有多大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讲一讲曾侯乙编钟的铸造。我们上面说曾候乙编钟共65件,三层八组,总重量达到4500公斤,它本身就是一尊史无前例的青铜雕塑作品,这已经非常了不起,再加上它在工艺方面达到的成就,同时也是一尊巨大无比的青铜美术雕塑作品。任何人类在青铜时代创造的成就同它来讲都没有可比性,所以它本身非常伟大。
▲气势恢宏的曾侯乙编钟
那么,谈到铸造方面,我们通过研究知道,曾侯乙编编钟的一件甬钟甚至用到了136块范(可理解为“模子”)。我们知道,在今天像这么复杂的青铜铸造作品,完全可以用更先进的“失蜡法”( 也称“熔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但是古代这些编钟没有用“失蜡法”,而是用“模范法”。很多编钟的局部都是事先把它浇铸出来,再嵌到总的、大的范里,然后再在钟体浇铸的时候,让它们铸焊在一起,构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形状,曾侯乙编钟最后都是这么做出来的。
同时,先秦时代的一个伟大的科学发明,我们在曾侯乙编钟上也得到了确认,那就是“一钟二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音钟”技术。
首先,我们中国的这些先秦编钟跟国外的钟完全不同,一般国外的钟的腔体横断面都是正圆形,而我们的钟体是合瓦形,就像两块弧形的瓦合在一块,这种腔体本身就有双基频的特征。也就是说,敲击它的两个不同的位置,可以得到两个音高不同的乐音,而这两个乐音可以独立存在;你也可以同时敲击它的两个不同的部位,同时得到两个音的和音,非常巧妙。
▲曾侯乙墓中·三·5号甬钟
当然,在青铜时代,“铜“就叫做“金“。我们《国语·周语》里可以看到,当年的周景王为了造一套编钟,可以把整个国家的全部资财都用到这套编钟的制造上去,做了这套钟,能够使国家的国库空虚。从我们今天来讲,铜不像黄金那么值钱,但是在当时不一样。如果一个钟可以敲两个音,当成两个钟来用的话,就省了一半的金,所以从经济上来讲也非常合理。
同时,编钟非常庞大,用那么多钟敲击一个乐曲,一会儿敲钟头,一会儿敲钟尾,就要跑很长一段路,那么来回跑动演奏也非常不方便。如果一个钟可以敲两个音,那就可以把整个编钟的长度缩短一半,为演奏也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
更重要的它体现了什么呢?我们知道,当时一个钟可以敲两个音,那么,65个曾侯乙编钟就可以敲130个音。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现在最大的钢琴包含了音乐里使用的全部音域——88个音,而曾侯乙编钟则达到了130个音。当然130个音里一定会有重复的音,但是65个钟的每个钟都要铸造、调准两个不同的乐音。
而且,我还得提醒一下,当时没有像我们现在钢琴所采用的“十二平均律”。在十二平均律中,每两个半音之间的大小一样,并且成比例,但是,当时”十二平均律”还远远没有被发明。这里提到“十二平均律”,也是我们明代皇族世子朱载堉首先发明了它的原理,到了18世纪,欧洲古典音乐的代表巴赫才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写出了“十二平均律”大小调式体系的钢琴曲,才算付诸实用。
我们古书里记载,在先秦时期的曾侯乙时代应用的都是“五度相声律”,其实不然,这是后人的误解,其实当时在编钟上使用的就是“钟律“。
钟律是什么?我们现在分析出来,它是用“五度相生律”跟我们现在所谓的“纯律”的结合,所我们曾经一度把它叫做“复合律制”。后来黄翔鹏先生提出来,“钟律”就是“琴律”,也就是古琴上所用的律制:半音之间可能包含了5个微分音,这样构成了130个音的音律体系,所谓的钟律体系,你想一想有多复杂?
▲曾侯乙编钟“钟律音系网”
那么,造一套编钟,首先我们要设计这套钟准备演奏什么样的音乐,它要应用的音律体系。这个音律体系要有多少个钟音?我们应该要造出多少个单钟?每个钟到底有哪两个音?我们把130个音分配到65个钟上,每个钟要发出这两个高度的音,那么钟应该做成多宽、多高、多厚、多大、多小?这些都要设计。设计以后还要把它做出来,那就更复杂,因为铸造这些编钟要经过打样、制模、熔炼、合金(“合金铜锡铅”中合金的比例),然后做出来后要进行清砂、打磨、调音等一系列的工序 那么,你能保证原来设计的两个音就能准确地体现出来吗?所以,最后的调音非常重要,需要让它精确到65个钟,130个音的应有高度。
这样一个复杂的音乐体系,今天我们即使有曾侯乙编钟作为参照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中国的工匠做到了。2400年前我们的祖先把曾侯乙编钟展现到我们面前,这确实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伟大的创举。
好的,这一小节我们就先讲到这儿,本节中涉及的内容和图片,大家可以在文稿中查看。
转发下面的海报
和更多人一起
分享国乐之美
发表文章21篇 获得28个推荐 粉丝486人
著名音乐史学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