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06 书单 | 蝙蝠还有哪些秘密?

作者:刘奇

2020-02-26·阅读时长1分钟

2047人看过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刘奇,自2011年起从事蝙蝠野外调查、蝙蝠分类学、行为学和遗传学的研究工作。在本节小课中,刘奇老师将为我们揭秘:蝙蝠身上到底携带了多少病毒、为何蝙蝠携带病毒却不发病、人们应该如何科学地与蝙蝠相处等热门问题。



1. 《Bats: An Illustrated Guide to All Species》,Smithsonian Books,2019年

本书通过丰富多彩的全彩照片和生动的叙述,从蝙蝠的进化、生物学、行为学和生态学等方面,介绍了400种蝙蝠的详细资料,并对迄今发现的所有蝙蝠物种进行了详细总结,其中包括翼展超过1.5米的巨型金冠飞狐蝙蝠、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大黄蜂蝙蝠等。


▲ 大黄蜂蝙蝠

作者之一的梅林·塔特尔(Merlin Tuttle)是美国生态学家、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和野生动物摄影师,专门研究蝙蝠的生态、行为和保护,他认为,蝙蝠由于夜间活动和快速飞行,因此很难被观察和归类,该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是丰富的,同时也是被人类所低估的。值得注意的是,蝙蝠精致又复杂的形态,以及它们的每一张脸孔,都是经过进化而形成的,以满足特殊的生命需求,是大自然的杰作。



2.《Bats in the Anthropocene: Conservation of Bats in a Changing World》,Springer,2015年

书名中“Anthropocene”一词是“人类世”的意思,“人类世”是指地球的最近代历史,人类世并没有准确的开始年份,可能是由18世纪末人类活动对气候及生态系统造成全球性影响开始的。

本书讲述的就是进入人类世以来,世界各地的蝙蝠数量都在减少。如果我们要在未来几十年保持全球蝙蝠的多样性,就迫切需要对这种减少的人为驱动因素有更多的了解,并探索可能的缓解措施。这本书汇集了国际专家团队,为当前的理解提供一次全球性回顾,并为未来的研究和缓解提出建议,其中包括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和管理、城市化、栖息干扰因素等对蝙蝠的影响,专家们还深入探讨了人类与蝙蝠之间因狩猎、疾病、居所被占领,以及水果作物冲突而导致的相互作用。最后,作者们强调了分类学、保护网络和保护心理学在保护这一物种时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如果您喜欢本讲内容

欢迎随手保存下方海报

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文章作者

刘奇

发表文章7篇 获得44个推荐 粉丝80人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蝙蝠——你误会它了吗?

揭秘世界上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

5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