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博集天卷
2017-07-13·阅读时长9分钟
如果有问你,你概念里的龙是什么样子,你会怎么认为呢?
如果再问你,龙应该怎么翻译,你又会作何回答呢?
我想你应该会脱口而出“dragon”啊,中文发音“拽根”。
没错,我也是这么想的,然而,前一阵全国两会期间,一位叫岳崇的全国政协委员就提出,中国龙神圣外国龙丑恶,两者不能用同一译名。
他认为,“龙”翻译为dragon是错误的,建议纠正龙与dragon的翻译错误,将龙英译为‘loong’,将dragon汉译为‘拽根’。
岳崇指出,龙与dragon在文化意涵、功能、地位、形象上有着重大差别。并在其《提案》指出,长期的误译,已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许多西方人不清楚龙与dragon的区别,误以为中国人崇拜的龙是他们心目中的“怪兽”“恶魔”;一些不怀好意者,则利用误译带来的便利,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与dragon相联系、划等号,进行攻击、侮蔑、妖魔化。并强调:纠正龙与dragon的翻译错误,可以让西方人了解龙与dragon的区别,让那些不怀好意者失去因误译而形成的依据,“有助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形象的树立和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
我们暂且不论这个提案逻辑的严谨性和是否真的可以通过,但就提案提出的问题而言,确实道出了一件事实:中国传统概念中的龙和西方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甚至完全是两个物种。
loong VS dragon 傻傻分不清楚
为了让你日后能够精准地说出loong与“拽根”间的差别,并且了解作为中国龙的传人后代的优越性,以下科普内容请认真阅读并烂熟于心,并以此证明龙的传人的血统纯正。
从龙的起源及象征寓意上:
Dragon最早起源于4000多年前的西欧古代某些民族的文化及神话故事中。在基督教流行之前,西方的“dragon”一直是维京人、塞尔特人和撒克逊人的民族象征,并被用来作为战争的标志,代表着力量与神圣。北欧的战士把他们的船头刻成龙头形。
在中东世界,蛇或龙都是邪恶的象征;希腊人和罗马人把龙看作拥有巨大的力量却并未超凡入圣的一种异化物种,有些还具备“守财奴”等个性特征。
而最早赋予西方“龙”原罪的作品,就是随着基督教兴起而广为流传的《圣经》。在《圣经》故事中,西方龙从“守财奴”堕落成了最邪恶的魔鬼,被描述成罪恶、狡诈和残忍的代表。这也是为什么自中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作品中开始大量出现屠龙故事或传说的原因所在。
故事中骑士与龙的搏斗则被认为代表了善与恶之间的较量。随着基督教的传播以及欧洲人的扩张,龙是魔鬼撒旦的恶名在欧洲,乃至在世界也就传播开来。
西方的神话中经常有“勇者屠龙”的传说,如霍比特人里的史矛革,以及冰与火之歌里几百年前的龙,都被人类干掉了。基督教体系中也常有圣人与龙搏斗的传说事迹。
而中国的龙,历代正史记载的龙事件大概有三百多起,其它类型的文献更是庞大。其历史起源最早可追溯到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査海遗址,比西方还早了4000多年。此址位处辽宁阜新县,在这里,人们发现了一条长约19.7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
同西方一样,在中国古代,龙同样是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从炎黄时代起,龙就成为中华民族各部落联盟的共同图腾。以后,夏朝以黄龙为图腾,商周时期龙图腾文化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伏羲女娲蛇身像:相传华夏民族的始祖伏羲和女娲形象中的“蛇身”,是龙的原始形态
不同于西方龙的是,自古以来,中国龙就以一种正面的姿态载入史册或神话故事中,不是万兽之首,就是万能之神,而龙的出现,是天下太平的征兆,所以龙被人们视为天下间最大的吉祥物。甚至自秦汉之后,龙更成为了代表皇家贵族的专有标志。直到现在,龙仍然是备受尊崇的神物,代表着财富、智慧、成功、权力以及幸运。中国人无不自豪地宣称他们是龙的子孙。西方媒体也经常把龙用作中国的标志。
接下来让我们从外形和能力上来为东西方龙作个区分:
大部分有据可考的西方龙形象,多是通过文学作品或影视剧渗透逐步让人们认识并了解龙的形象及其概念的。
从外形上:
西方龙有着比较统一的标准,尤其是在晚期到近代一些文学及影视作品中,这种生物通常被描绘成一种类似蜥蜴或恐龙的大型四脚爬行类动物,长着似蝙蝠的翼,身披坚硬鳞片。
从能力及生存环境上:
西方龙的设定基本都为能喷火或毒或其他液体或气体,或者有毒血,拥有强大的力量及魔法能力的怪兽。
喜欢居住在巨大的洞穴、火山口以及湖泊或海洋中,产蛋以繁衍后代,常以人或动物为食,甚至有一些喜欢呆在储藏金银和宝藏的地方,如果有人侵犯了它,就会进行疯狂的报复。
《驯龙高手》里的龙:无论体型大小样貌,均脱离不了dragon的标准
而中国的东方龙形象,我们多可从史料中一窥究竟。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下历史文献中关于龙的描述:
从外形上:
《本草纲目》载:“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尔雅翼》载: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总结来说,中国龙是一种大型无翼悬浮的神奇生物,有两个杈角、长须、蛇身、四足、鳞片满身。可施云布雨,是祥龙。
从能力及生存环境上:
无论哪一种级别,中国史料中的龙一般依水而居;不食人间烟火,善变化且能兴云雨。
《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三国演义》中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荀子·劝学篇》载:“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述异记》载:“虺(可理解为一种蛇)五百年代为蛟,蛟千年化为龙。”
《管子·形势》载:“蛟龙,水虫之神者也。乘于水,则神立,失于水,则神废。……故曰: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
由上述史料可知,东方龙除了与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其的种类也非常繁多,但不同种类之间却有一种类似进化的联系。
《广雅》载:“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龙子一角者蛟,两角者虬,无角者螭也。”
龙之进化图:螭龙→蛟龙→虬龙→应龙
东方的龙分螭、蛟、虬、应、王。其中,无角的螭龙为最基本种类,螭龙修炼而成独角的蛟龙;一角的蛟龙再修炼而为双角的虬龙。螭龙和蛟龙都不算真正的龙,只有从虬龙开始才算步入真龙行列。虬龙继续修炼,待长出双翅之后,则成为应龙;应龙再往上,双翅消失,才终成龙王。
不同于西方龙的是,东方龙形象中,多有龙珠伴其左右(此处所指并不是集齐7颗龙珠可以许一个愿望的龙珠)。
《庄子集释》卷十上《杂篇·列御寇》有云:“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意思是说,越是稀奇珍有的异珠,就在越深的海渊之处由龙守护着。龙珠对于龙来说可谓非常重要的存在。因为龙生存,靠的并非食物,而是自然能量,也即龙族通过在这些关键节点处,守卫顶级异珠,获得经由这张能量网传输过来的自然能量。
传说只要有足够多的神奇异珠,就可以召唤神龙
龙是由蛟变的,而蛟会选在特定的地理位置,积蓄天地能量,化为龙,这个过程称为走蛟。蛟化龙有几个条件,一是地理位置,必须选在风水堪舆学上称为‘金锁龙门关’的地方;二是走蛟日期,通常会在夏季7到9月份。这也是为什么沿江地区总在洪水泛滥季节有“见龙走蛟”记载的原因所在。
在《采珠勿惊龙》一书中,作者将东方龙与珠的关系写的更为详尽透彻,让人不得不对这种神奇生物连连感叹称奇。
由此可见,中国东方龙的形象,是有史可考,传承下来的形象,而西方龙的形象则多从艺术作品中使其形象变得逐渐丰盈立体。
东方龙有史可据更加神秘,西方龙更像是杜撰出来的神话传说:
东方龙:我头上有犄角~身后有尾巴~谁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
在神秘古老的东方,龙不仅仅被看作一种传说,更像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中国人号称龙的传人,皇族更以传得以龙脉为莫大荣耀,乃至将龙视作国家图腾,更说明龙与中华文明间的密切关系。上古诸帝中,跟龙关系比较密切的有两人,一个是黄帝姬轩辕,一个是禹帝姒文命。两者据说都具“龙身”。皇帝战蚩尤时,曾有应龙助战,而大禹治水时,应龙同样前来相助。
长有双翼的应龙:相传黄帝战蚩尤时应龙斩蚩尤、夸父,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
秦汉以后的中国百姓,乃至今天,仍不断有人声称他们亲眼看见了活生生的真龙。
我们对《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华阳国志》、《十六国春秋》、《水经注》、《伏侯古今注》等进行初步统计,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至隋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共806年间,见龙的记载达108次。隋唐以后,文献日益增多,有关龙的记载愈加纷纭复杂。越来越多的史料记载中出现的显龙,坠龙事件,案例详尽,各案例间对于龙体态的描述差异甚微,让人无法不相信东方“龙”的存在,而不仅仅是被人想象出来的一种神话传说。
近代最有名的一次有关见真龙的报道记载是发生在1934年的营口坠龙事件。
营川是大辽河下游,包括营口市的河川及盘锦市大洼县一带。该事件的过程是:
1、首次坠落:1934年7月初,营口很多人说在田庄台上游发现一条活龙,人们用苇席给它搭凉棚、挑水浇,寺庙僧侣每天为它作法超度,数日暴雨后它消失了。看见者说它与画上的龙模样一致,有四爪和鳞片,嘴上两个长须,大眼睛凸出,身长大约10来米。
2、再次坠落即营口河湾坠龙,三个阶段:1)出事:8月初《盛京时报》“龙降酿灾”文章报道:7月28日一条龙在营口的天空降而升,弄翻三只小船,卷坏工厂房子,九人死亡,掀翻停在车站的火车。这种奇怪现象,央视纪录片没谈。2)水中折腾。3)进入芦苇丛:8月8日,在距辽河入海口10公里处的芦苇丛中,发现一具与传说中的龙特征一致的尸体,腥味远飘,有双角且是鹿角那样的杈角,这在动物界罕见,鳞片装了两大筐,死亡前声音如牛叫。
3、参观龙骨:当时的伪营口第六警察署将龙骨运至西海关码头附近空地陈列数日,《盛京时报》派人采访,称为“营川坠龙”等,图文并茂,轰动一时。观者络绎不绝,导致去营口的火车票一时涨价。骨架保存在营口一个师范学校做标本,后因战争时期社会混乱,下落不明。
数千年的文化累积,使东方龙的形象变得越来越庞大,在传说与真实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了。同样是“龙”,西方龙(dragon)更像一种强大的野兽。而东方龙(loong)则像是隐匿在云雾深处和江河湖海中的某种神兽。 多少流光溢彩的传说,因它而起;多少年深日久的风俗,缘它而来;多少搜肠刮肚的猜测,为它而生。 龙(loong)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龙文化上下八千年,源远而流长,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多彩多姿。
总结来说:
西方dragon与西方民族、西方文明有关联,但不具有根脉性;三千多年来,西方dragon一直被排斥在西方主流文化之外。西方dragon在西方文化中地位低下,是贬损、杀戮、镇压、否定的对象。
中国龙与中华民族、中华文明根脉相连,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进步的参与者、见证者、凝聚者、整合者和助力者。经过至少八千年的见证、演进和升华,中国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和情感纽带。我为我是龙的传人而骄傲!
现在,你是否可以分得清loong与dragon的区别了呢?
发表文章215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1590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