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聚焦科学教育国际化突破——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教育论坛暨第二届“一代耀一代”科技女生赋能论坛在沪举办

作者:三联.CREATIVE

10-25·阅读时长4分钟

69人看过
2025年10月24日,上海 —— 以“一代耀一代·去突破”为主题的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教育论坛暨第二届科技女生赋能论坛在上海临港中心隆重召开。论坛由欧莱雅中国、上海临港科技创新发展基金会、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联合主办,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组委会承办。来自政企学研社的关键领袖齐聚一堂,围绕科学教育的国际化突破与科研人才培养展开对话。

去年,首届科技女生赋能论坛发布了《科技女生赋能倡议》,其中提到“号召社会各界去做科学教育的引导者,科教资源提供者,以及科教观念传播者”。一年来,欧莱雅“科技女生赋能计划”积极响应倡议,在国际化合作、创新培养与生态共建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此次论坛,欧莱雅中国还联合上海临港新区宣布正式启用“科技女生赋能计划”临港基地,并同步举办了科技女生赋能营,为科技女生们提供从参与、实践到成果展示的全方位系统性研学体验。

“科技女生赋能计划”临港基地正式启用,科技女生赋能营开营

上海市妇联副主席王剑璋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以科学教育赋能女性发展,为广大年轻女性点亮科学梦想之灯,正是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对妇女发展的殷切期许。我们非常欣慰地看到,社会各界正不断为此付出努力,期待更多企业、学校、机构加入进来,共同营造‘尊重女性、支持创新、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女性科技人才的成长厚植沃土。”

上海市妇联副主席王剑璋致辞

跨界峰会:共探科学教育的国际化未来

本届论坛再次汇聚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教育专家、科教传播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推动科学教育国际化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作为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塞尔日·阿罗什从一位科学家的视角解读了“科学和教育面临的挑战”:“当今的世界面临着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只能由科学来解决。”在科学教育方面,他也激励所有怀有科技梦想的女生大胆追梦,“当我们说到诺贝尔奖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为所有人做好准备。”

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塞尔日·阿罗什发表演讲

作为科学教育“中国经验”的创造者与实践者,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在《中国科学教育理念和实践思考》的分享中提出,科学教育应构建“知识奠基、实践赋能、校家社协同”的培养体系,并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双向机制推动资源均衡与教育普惠。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蒋昌建则从鼓励科技女生人生志向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洞察。“我们欣喜地看到从2010年到2025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的获奖者中女性获奖人数正不断增加。在这背后,家庭背景、教育学历、个性特质未必是决定性因素,以对科学的热爱、坚定与持之以恒的付出,曾经的她们也可以是未来的你们!”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蒋昌建发表演讲

在企业参与科学教育的角色方面,欧莱雅北亚及中国公共事务总裁兰珍珍分享了“科技女生赋能计划”在过去一年取得的突破。在她看来,企业在科学教育领域不仅是“支持者”,更应成为“创新者”和“连接者”。“我们坚信倡议不止是口号,而是要点亮科技女生梦想的星火。如今这星火已有燎原之势,我们也更期待把中国的灵感创新推向世界,为全球女性科学教育合作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可能。”

欧莱雅北亚及中国公共事务总裁兰珍珍总结汇报

圆桌对话:多元视角下的科研故事与科教经验

在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袁岚峰主持的圆桌讨论中,来自中外科学界、教育界及科技女生的代表,围绕“一代耀一代·去突破”在科教国际化合作、项目未来发展与科技女生成长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圆桌讨论环节

国内外的科学家们以自身经历诠释了科学精神的传承,也探讨了如何培养下一代科技人才。2023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生命科学或医学奖”获奖人卡洛琳·卢格表示:“让学生成为研究者的前提是‘不知道,但想知道’。在我的实验室,我经常鼓励、甚至‘奖励’错误,因为真正的探索常常是从错误中学习。”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杰出教授、聚合物与有机固体中心主任阮淑娟则以自身从越南小村庄到世界学术舞台的经历鼓励年轻人:“进不了顶级大学其实没关系,关键是认清自己的优势与短板。而作为导师则要理解学生的潜力,并在任何时候都给予鼓励。”而作为本次“科技女生赋能营”导师,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科学所副所长陈雯深感“科研她力量”的重要性:“在航天工程中,女性常常能带来不同的思维方式与解决方案,许多优秀女性都在关键岗位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界代表则从实践层面阐释了科学教育的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学校网络国际中心执行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校外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薇表示:“科学教育的核心不在灌输,而在让孩子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试错的空间。即便在资源有限地区,也可以用低成本方案让更多女孩触达科学,走出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沈玉婷则以该中心成立的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为例,展示了上海在科技教育普惠方面的探索成果,并表示近五年女生参与科创实践的比例显著提升。她鼓励道:“请勇敢地拥抱科学,也许未来不成为科学家,但是良好的科学素养对女生非常重要。”

作为项目的亲历者,科技女生代表、复旦大学大一新生翁佳宇也分享了她数次参与“科技女生赋能计划”的成长感受:“女生去做科研工作,不是要打破天花板,因为我们本来就站在天空。就像孙悟空一样,我们也能拿起‘金箍棒’,开辟属于自己的科学之路。”

“星动的她们”:让科学教育照亮更多女生

作为本次论坛的特别衍生活动,“星动的她们”科技女生赋能营首次落地临港。本次活动围绕“提升科学知识、开拓科学思维、传递科学精神”三大突破目标,带领女生们走进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现场,并首次探访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为二十多名科技女生带来全方位科研体验。活动更设湖畔对话环节,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代耀一代”科技女生赋能计划终身名誉导师陈赛娟院士领衔的科学导师大咖们与科技女生们亲切交流,营造开放、温馨的互动氛围。

科技女生们走进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现场

在近期召开的全球妇女峰会上,国家提出要让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妇女。这一建议不仅为全球妇女事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科学教育的普惠与性别平等指明方向。此次赋能营也致力于打通东西部教育资源,特邀了兰州市第五十九中的科技女生参与,与上海的科技女生们“双向奔赴”,共同感受科学的滋养。当一代代科技女生大胆追求科学梦想,“一代耀一代”便不止是一句主题,而是一段段真实的成长故事,讲述她们在科学光芒的照耀下,去突破,创未来!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CREATIVE

发表文章30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