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16分钟
北京一夜秋雨后,空气仍旧湿漉漉的,饱和得如同随时能渗出水滴来。寒冷钻进领口和袖口,不由得打起寒颤,突然就有了冬天的感觉。秋雨绵绵,多日不见阳光,这个秋天却要匆匆结束了。可这还只是金秋十月,怎么就要入冬了?
按照气象部门的入冬标准,当5天的均温低于10℃,自第一天算起,该地区就算入冬了。据天气预报,受今年下半年以来最强冷空气影响,北京从10月18日至24日连续7天的单日平均气温会低于10℃,因此大概率北京将会在10月18日入冬。这7天中,最低温度只有1℃,高温不过13℃。
不过,可以想见的是,冷空气来临,冷风凛冽,天空也将阴霾扫尽,随之而来的是阳光晒热大地土地回温。是否入冬,10月23日,也就是降温的第五天颇为关键,据天气预报这一天平均气温回暖逼近10℃,太阳发力,北京或躲过过早入冬之“劫”。但无论如何,金秋之中的真假入冬都让人惊异。1991年至2020年的统计,北京平均入冬日为10月31日,如果此次预测达成,今年北京的入冬时间将明显提前,可能成为并列第四早入冬的年份。
冷锋压境,当然不止于北京一个城市,而是一个巨型的“战线”,自华西到黄淮,上千公里的弯月型地带降雨都将显著增强。冷锋推进,长江中游下游地带也将迎来降雨。先是降雨,继而是冷风,连续数月之久的副热带高压下的燥热高温终于被扫荡。
寒暑突然异节,就在于今年自夏至秋的“热”太过顽固了。大的时间尺度上,今年6至8月,中国大部热力十足,全国平均气温达 22.31℃,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热夏季。如此背景下,多地高温也破了纪录,当然,夏天本来就应该是热气团强盛的时候。
可秋天,本来是冷热气团有攻有守,冷热也因此互相穿插融合,天气过度的时候,可冷气团迟迟未动,南方热力依旧,“秋老虎”较之夏天有过之而无不及。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和湖南等地 “高烧不退” ,如上海今年的高温日数达到54天,为有记录的历史第二。6月17日上海出现今年第一个高温日,高温断断续续延续到10月6日。而杭州,截至10月16 日,杭州的高温日数定格在69天,较常年同期的33天偏多1倍以上,并创下了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此前,杭州高温日数的纪录是2024年创下的61天。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夏日的酷暑宣示的却是不再宜居——自春天到秋天,高温的橙色预警如影随形,南方人一件短袖穿到底,大汗淋漓停不下来。
最让人不能忍的是同一片蓝天下,相距不远却是冰火两重天。今年秋天最具特点的气候不在北方也不在南方,而是在南北交界的地带。前两天写北方冷湿阴雨南方暴热的气候异象,有一位读者留言,他在河南和湖北出差,两地相距不到百公里,河南要穿厚衣服打伞,湖北短袖还不停地揩汗。
所谓一片云彩一场雨,同一地方也可能冰火两重天。但今年秋天,冰与火的交界却是一个拉长了的、横贯半个中国的条带状的区域。西安已经下了40多天的雨了,过去西安的暖湿化的特征是城墙上长青苔,那时的青苔还只是长在城砖的缝隙间,现在则是整个墙面都绿茸茸的。草丛里树根下,一簇簇的蘑菇也长了出来。河南山东的庄稼地则是浸饱了雨水,泥泞湿滑,到了收获的季节农机进下不了田地。
2025年10月14日,河南许昌,连续降雨导致农田潮湿,玉米秸秆无法粉碎(图|视觉中国)
中国版图北自黑龙江漠河,南至南海的曾母暗沙,纵跨50个纬度,有着多样的纬向气候带差异,从南到北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暖温带季风气候带、中温带气候带和寒温带气候带。可当夏天来临,明显感觉到气候带有压缩简略的趋势,要么热带要么温带。这当然和夏天太阳直射北半球,整个北方大陆快速升温,北极圈都处于极昼有关。但全球变暖似乎又加剧了这一趋势,以至于夏天无分南北都是高温状态。全球变暖,行星级别的气压带风带得到加强,原本盘踞于西太平洋海面的副热带高压深入中国陆地,高压内部干燥炎热高压之外多雨阴湿,又极化了气候差异。
可当太阳直射点转向南半球,中国南北方受到的太阳辐射差异加大了,气候带的分异又会回归。此时此刻东北、新疆开始降雪,南方沿海仍是热浪灼灼。
因为缺乏交流,北方的冷于是高强度堆积,一旦“溃堤”,即摧枯拉朽构成严重的气象事件。北方的一夜入冬,正是在气候极端化的背景下发生的。这次冷空气北方长期堆积,形成强盛的西伯利亚高压冷气团,并在高空气流的引导下快速爆发倾泻南下。据天气预报,这次冷空气前锋于14日率先抵达新疆北部,随后以日均200公里的移动速度南下,16日进入华北,19日抵达华南,形成一条覆盖28个省份的大跨度的降温带。
《healer》剧照
深究这次寒潮的成因,自然还可以追溯到全球变暖下的北极的气候变化。北极变暖速率已达全球平均的4倍,海冰快速消融导致南北温度梯度减弱,削弱了阻挡冷空气南下的“屏障”,使极地冷空气更容易突破西风急流的束缚,形成“寒潮大爆发”。这正是所谓北极放大效应。
而太平洋热带区域的温度变化和气流循环,即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ENSO),今年正处于厄尔尼诺向拉尼娜快速转换的特殊阶段,这种相位突变也会导致大气环流“失序”。ENSO转换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常常由偏强到快速消退,变化突兀。前期南方“秋老虎”肆虐,后期高压快速撤退,让冷空气长驱直入,最终形成“先热后冷”的骤变。
北方一夜入冬,南方一夜入秋,天气如同安装了开关,瞬时完成,真是太让人无可奈何了。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三联主笔邢海洋新作
《气候、地理与古代的我们》
排版:球球 / 审核:同同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发表文章52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59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