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10-14·阅读时长23分钟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布里奇特·琼斯在丈夫马克·达西不幸遇难后,陷入悲伤和孤独,朋友鼓励她开始新生活吧,怂恿她上约会App,找个新男友。于是,她下了个Tinder。
专为“互联网英雄”拍摄的创业史诗片
惠特尼·沃尔夫是谁?
惠特尼出生于1989年,在盐湖城一个富有的地产商家庭长大。20岁那年,她还是在南卫理公会大学学国际研究的大学生,便与一位名人造型师合作发起一个非营利组织,设计、销售竹编手提袋,收入用以造福受英国石油公司漏油影响的地区。她说服了美国No.1的名人造型师瑞秋·佐伊和It Girl妮可·里奇提着它们被媒体拍到,于是这些包包受到了巨大的关注。
这个成功的营销案例,充分体现出惠特尼的商业天赋。她今年也不过36岁,但已经数次登上《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精英”、《时代周刊》“100人”榜单、彭博社“全球5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等重量级榜单,女性时尚类杂志《In Style》也将她列入“改变世界的50位女性”名列。2021年2月,惠特尼·沃尔夫带领 Bumble 上市,她因此成为全球最年轻的女性亿万富翁,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女性上市公司创始人。
《点爱成金》剧照
21世纪的人们崇尚白手起家,在车库里创业并取得成功的数码英雄。当代寓言不再讲述高贵家族和古老世仇,而是聚焦在颠覆性的创意和令人眩晕的估值,创业已经成为新的史诗,那是一段由野心、背叛以及令传统富豪脸红的巨额财富编织而成的叙事。
惠特尼这样金光闪闪的创业-成功的经历自然被视为影视题材的富矿。而反映IT精英人生起伏的影视剧,早已发展成一个新的子类型片——创业史诗。
“创业史诗片”最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的《书呆子的胜利》。这部三集纪录片采访了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以及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探讨了硅谷个人电脑产业的诞生与成长,并审视了业内激烈的竞争,以及这些新兴科技公司如何取代了像IBM这样的传统企业巨头。这是影视业首次追溯IT革命的来龙去脉,关注孕育出这一产业的文化背景,思考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书呆子的胜利》剧照
接下来有1999年的《硅谷传奇》。看多了光鲜炫目的科技创业电影,回头看这部讲述乔布斯与盖茨之间传奇对决的电视电影,发现它拍得如此质朴而写实。这部影片捕捉到了新世纪原始的创新能量和近乎狂热的驱动力,刻画了波西米亚式的理想主义者与务实的生意人之间的观念冲突,这种张力直到今天依然是科技世界的核心动力,也是创业史诗电影的重要主题。
2001年的纪录片《天才网路梦》拍摄于互联网泡沫最盛时期,以未经修饰的视角记录了互联网初创企业所经历的残酷过程,那是没有尽头的熬夜,但有让人肾上腺激素飙升的希望,最终却不可避免地迎来令人崩溃的失望。而创业的压力与紧张,也侵蚀了个人生活和人际关系。类似的影片还有《操作系统革命》和《代码》。
真正为创业史诗类型片树立了黄金标准的作品是2010年上映的《社交网络》,大卫·芬奇不愧是大师级导演,他把扎克伯格和脸书的崛起拍成了数字时代的希腊式悲剧:天才的另一面是野心、无情,引以为傲的创意可能引发无法预见的道德伦理危机,成功的副产品是一地破碎的友谊和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
拍了扎克伯格,接下来是为乔布斯立传。乔布斯于2011年去世后,2013年和2015年分别推出了两部关于他的传记电影。《乔布斯》是一部传统的“从摇篮到坟墓”式传记片,中规中矩地呈现了乔布斯的一生;由艾伦·索金编剧(他也是《社交网络》的编剧),丹尼·博伊尔执导,迈克尔·法斯宾德主演的《史蒂夫·乔布斯》,明显有更高一筹的艺术雄心。
这部影片结构独特,截取了乔布斯生命中的三个片段,将其嵌入三场关键产品的发布会,每一幕他都和他生命中重要的人——他的伙伴,他的对手,被他忽视的女儿——发生了极具戏剧张力的言语对决。但该片并不着意于表现那些产品是如何改变了世界,更不想讲述一个神话,而是深入探讨了创业者的心理:乔布斯的天才,他的冷酷,他对完美近乎苛刻的追求,以及他取得伟大成就所付出的个人代价。
优秀的创业史诗片永远在捕捉人类的野心和雄心壮志,与道德底线之间的权衡,权衡的过程把CEO们推上神坛,又让他们悲剧性地陨落。正是这种悲剧性,使得创业者的故事引人入胜。正如《点爱成金》开始不久,惠特尼和新同事坐观光车游览比弗利山,立志要在白男至上的科技创新行业里,努力赚到钱,成为掌权者;而此时导游正在讲黑色大丽花惨案,那个姑娘怀揣远大理想,勇闯洛杉矶,迎接她的却是被肢解的悲惨结局。
女性创业童话片
安迪·沃霍尔要是活到智能手机时代,一定会说:“未来,每家科技初创公司都会迎来属于自己的15分钟电影名气。”Facebook、Apple、Uber、WeWork、Theranos和BlackBerry都有了传记片或迷你剧,该轮到约会App登台了。《点爱成金》恨不得在100分钟内讲完惠特尼·沃尔夫如何坚毅地从有毒环境中挣脱出来、独立开创新事业,如何应对企业内部战争和随后的法律纠纷,如何承受数字时代的心理压力,以至于这部影片看上去像是一堂科技创业学的示范课。
作为女性创业者,一定有不同于扎克伯格等男性创业者的层面。再看惠特尼·沃尔夫的创业故事,《点爱成金》却拍出了一个智能手机版的“穿普拉达的女魔头”,惠特尼是那个不肯被时尚圈驯服的女助理,天真,有热情,带点理想主义,可影片对她的心理特质几乎只字未提,而这才是亿万富翁白手起家故事里最吸引观众的部分。
故事设定在 2012年,加州到处都是标榜“颠覆科技”的创业男青年,弥漫着“我们永远不会失败”的狂热氛围。惠特尼也试图在新技术领域闯出一番名堂。这个赛场历来以男性为主导,奉行厌女文化和男性沙文主义,女性是被边缘化的。她想让世界变得更好,却不知道如何在不“出卖灵魂”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而“出卖灵魂”几乎成了进入科技圈并在其中立足的必经之路。
影片用了很大比重描绘她在应对一个“从DNA层面就带有性别歧视”的文化时所做出的妥协,以及所遭受的屈辱。影片开始,她闯入洛杉矶一个社交活动,发现男性嘉宾对自己的兴趣更多是调戏,并不想倾听她有什么理想,她感到失望沮丧。
接下来,影片用模板化的情节逐一展示了惠特尼遇到的,也是许多女性在某些职场环境中所熟知的惨痛经历,都和男人有关:抢走她的创意,在她取得成功时恼羞成怒,对她进行煤气灯操纵,暴跳如雷地指责她不该打断自己,伤了他的自尊就开除你。
难得的是,编导没有把影片里的惠特尼塑造成完美的受害者。惠特尼明白她该如何入局:她被轻视为花瓶,于是她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的外貌优势。在社交活动中她偶遇孵化器公司CEO肖恩·拉德,肖恩临时拉上她参加融资路演,她用一丝调情式的机智,帮他打动了几位中年投资高管,也帮自己赢得了一份工作。她加入肖恩的孵化器公司后,她的本能是在男性主导的办公室中让自己成为“最受宠的那个女孩”——那个“和其他女生不一样的女生”。
惠特尼在 Tinder 内部一路升职,靠的是融入“兄弟伙”文化,比如她在办公室里看到同事屏保上的比基尼美女,便大大咧咧地发出“哇~嗷,选她,超火辣!”的评价;Tinder平台上不请自来的裸照和骚扰信息问题愈演愈烈,办公室里的女员工们寄希望于惠特尼能站出来反对,她考虑到“用户没有达到一百位”,在是否删除不雅照问题上,表现得首鼠两端,避重就轻。
这时影片(其实也是她的人生)出现了转折。原本她不乏天真和乐观,把创业看作是冒险,随着事业成功以及男性主导的工作环境影响,她逐渐被腐蚀,片中《福布斯》杂志的记者把这种环境称为“兄弟伙”(bro zone)的有毒文化。随着她作为 Tinder联合创始人的地位开始受到质疑,焦虑和恐惧日益侵蚀她的生活,终于,她忍无可忍,与公司发生冲突,引发法律诉讼,有毒的恋情更让她遭遇疯狂网暴、辱骂甚至死亡威胁。
影片安排这些情节似乎是为了给惠特尼深刻的教训,最终让她醒悟:你以为自己是“那个空间里唯一的女人”,很酷,其实当男人抱团时,“酷女孩”的形象并不能保护你。现实生活中,惠特尼在2014年辞职,并就性骚扰、不当解雇对公司提起诉讼,后来达成庭外和解。
于是,她在和投资人安德烈见面时,讲了一段大学时期的经历:她上大一时走进教室,竟发现投影仪上显示着一张“裸体女性的大幅照片”。她是全班唯一的女生,以为这是同学们在捉弄她,震惊不已,后来才知道这并非恶作剧,而是教授为上课投放的,是互联网最早被“数字化传输”的图像,而它竟然是一张《花花公子》的女性裸照。
她提醒安德烈说:“网络行为的规则完全是由男性制定的,结果就是大多数女性在网上的体验相当糟糕!”如果互联网要真正为女性服务,就必须进行彻底改革,她当场提出了Bumble的创意。这是一幕颇具戏剧张力的场景。
这里有个细节的偏差。那张《花花公子》艳照并非用于“数字化传输”,是用来测试、检验图像传输标准格式JPEG和MPEG的,其实只是原有照片的一小部分,仅露出了模特的头和肩部,也就是说,从图像上并不能看出模特是全裸。编导借此或许想表达,不管是教室里,还是约会App上,突如其来的裸照,不管是它是男人的还是女人的,都会带给人强烈的不适感。
编导对这个细节的省略也好,修饰也罢,是为了叙事流畅而进行的艺术化处理,还是为了突出“互联网学科形成过程中根深蒂固地存在性别歧视”这个主题?这样的处理固然能打造更好的影片叙事,却让影片成了爽剧,当编导、演员真正想探讨女性所面临的困境时,就显得摇摆而且浅薄。
Bumble由女性主动开启对话、掌控约会节奏,旨在赋权女性,以“女性友好”为卖点,惠特尼进入她的“女强人”(girlboss)时代,电影开始讲一个女性主义的童话,用一串漂亮的画面来展示Bumble的进步形象:从“网络上女性最安全的空间”到“有色人种女性创始人”,接着又切换到法庭,展示惠特尼与Bumble参与到反网络骚扰的立法之中。这些画面几乎没有背景说明,仿佛一段公关宣传片,难以界定它是电影,还是长篇广告。
由于惠特尼曾与Tinder签署了保密协议,至今仍无法公开谈论她在Tinder的经历。这部电影是导演兼编剧瑞秋·李·戈登伯格从新闻报道和法庭文件、社交媒体帖子中汲取素材创作的,这让影片带有先天不足:时间沉淀不足,无法对惠特尼的人生进行更深入的审视,仓促地为至今仍年轻的创业者树碑立传,早了些,也单薄了些;惠特尼拥有律师团队,有意无意对影片进行了“法律净化”处理,导致影片缺乏深度。
影片选择把故事停在2019年,恰恰是硅谷“女强人”神话崩塌之前,不啻是导演的明智之举。现实中,在线约会行业进入低迷,Bumble刚刚经历了全球裁员30%,公司股价今年以来下跌约20%,公司市值已从2021年上市时的150 亿美元缩水至约5亿美元。
排版:球球 / 审核:同同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发表文章52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58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