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豆瓣9.4,《琅琊榜》何以成为火爆十年的古装顶流?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9-17·阅读时长25分钟

84人看过
观众对于权谋剧的偏好背后是某种现实焦虑。但作为一种“中性”的策略手段,权谋的正道是追求正义、守护良善,而非沉溺于“厚黑学”的泥沼。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2015年9月19日,《琅琊榜》开播,至今已10年。它的最终评分定格在豆瓣9.4分。放在我国古装权谋剧这个类别里,《琅琊榜》至今是“空前绝后”的一部。

在很长的时间里,从帝王剧到宫斗剧中的“权谋”,更多是以负面的姿态出现,权谋是一种“必要之恶”。《琅琊榜》在这一背景下显示出它的“空前”——权谋只是实现正义的工具,而非终极目标,为权谋剧注入了超越利益博弈的高度。《琅琊榜》之后,杂糅权谋元素的古偶剧泛滥成灾,权谋只是爱情主线的点缀和背景板,不值一哂。

观众对于权谋剧的偏好背后是某种现实焦虑。但作为一种“中性”的策略手段,权谋的正道是追求正义、守护良善,而非沉溺于“厚黑学”的泥沼。



文|曾于里

从“帝王剧”到“宫斗剧”

权谋源于兵法与权力斗争,泛指在权力结构中通过策略、算计、伪装、欺诈等手段,达到控制局面、战胜对手或巩固自身地位的目的。作为一种以权力博弈为核心逻辑的叙事类型,权谋剧的覆盖范围非常广,以前我们所熟悉的帝王剧、宫斗剧等,都是权谋剧的分支,差别在于,帝王剧里权谋博弈的场域聚焦于帝王统治相关的朝堂语境,宫斗剧的权谋博弈都聚焦在后宫。

在《琅琊榜》之前,国产剧有过帝王剧和宫斗剧两波权谋剧的高峰。

1999年《雍正王朝》播出,走正剧路线,一改此前《宰相刘罗锅》《还珠格格》的戏说风格。该剧以雍正的新政为主线,刻画其勤勉却孤独的改革者形象,存在一定的美化成分。《雍正王朝》大获成功,也掀起帝王剧的热潮。

《雍正王朝》剧照

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电视荧屏差点要被帝王故事垄断了,当时有数据统计显示,1999—2002年,帝王剧在国产电视剧生产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0.7%21.6%24.8%30.6%,呈逐年攀升趋势。这一期间比较著名的帝王剧还有2001年的《康熙王朝》、2003年的《乾隆王朝》、2004年的《成吉思汗》、2005年的《汉武大帝》、2006年的《朱元璋》和《贞观之治》,等等。

帝王剧基本是以帝王的生平为主线,串联起重大历史事件。从情节结构上看,就两大类,“打江山”和“守江山”。比如《康熙王朝》着力聚焦康熙智擒鳌拜、收复台湾,《雍正王朝》主讲雍正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的新政,凸显出帝王的丰功伟业和英明形象。

《康熙王朝》剧照

帝王剧中的权谋,更偏向于“帝王术”的呈现,将权谋转化为帝王的正面政治才能,将帝王的驭人之术当作英明的佐证。比如《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了降服姚启圣,采用关监狱、挫傲骨的诛心之术,让原本傲岸的汉族知识分子跪倒称“谢主隆恩”,忽略了封建皇权的独裁本质以及对朝臣的精神控制。

伴随着帝王剧的热潮,对它的批评之声也不绝于耳。200611月,主管部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限制帝王剧的拍摄与播出数量,并对篡改历史、宣扬封建思想的作品“亮红灯”。

2007年的《大明王朝1566》是帝王剧的最后一部巅峰之作,也为帝王剧划上一个漫长的休止符。

《大明王朝1566》剧照

嘉靖帝朱厚熜,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擅长“隐身治国”的皇帝。他27年避居西苑,练道修玄,却始终牢牢掌控大明的军政财大权,将帝王术玩得炉火纯青。很著名的是他“清浊并用”的驭下之道,“黄河水浊,长江水清,但长江之水灌溉数省两岸之田地,黄河水也灌溉两岸数省之田地,不能只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只因水浊而偏废”。他明明知道严党贪腐有多么严重,还是要重用严党,因为严党是“浊水”,能为他聚敛财富、也能为他背负骂名;清流是“清水”,能维护朝堂的道德底线,防止严党独大,可他也从不让清流彻底掌权,让严党与清流始终互斗,形成权力的制衡……可见,嘉靖的帝王术,是将国家公器视为私产,将百官臣工当作棋子,以维持个人绝对权力为最高目的。

《大明王朝1566》剧照

《大明王朝1566》虽然播出时收视率惨败,但它的锋芒和深度让后来的观众津津乐道,并以9.8分成为豆瓣评分最高的国产剧。

帝王剧熄火,观众对于权谋的热情并没有因此消失,而是转入另一崛起的类型剧——宫斗剧。宫斗剧以后宫为核心空间,以皇后、妃嫔、宫女等女性角色为叙事主体,以争宠固宠为核心矛盾,以阴谋、算计等权谋手段推动剧情。2004TVB的《金枝欲孽》首开风气,2011年后《宫》《步步惊心》《后宫·甄嬛传》批量涌现,豆瓣9.4的《后宫·甄嬛传》是宫斗剧的巅峰之作。

后宫·甄嬛传》剧照

权谋是后宫女性的生存刚需,她们的一切都依附于皇帝的“宠爱”——得宠则家族兴旺、衣食无忧,失宠则可能被打入冷宫、甚至性命不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环境,逼着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用权谋保护自己。宫斗剧的女主角,大抵遵循从纯真少女到权谋高手的蜕变路径,逆袭叙事看似励志,实则“以恶制恶”的胜利。比如甄嬛利用胧月的“撒谎”,她促成了瑛贵人的悲剧,她的添油加醋导致同为可怜女人的妃子被五马分尸,她也纵容宁嫔毒害皇帝……尽管剧集最终批判的是封建皇权,但《甄嬛传》长尾效应那么好,很大程度上还是源于它对阴诡权谋手段的极致渲染。

后宫·甄嬛传》剧照

2012年之后,管理机构就出台相关规定约束宫斗剧播出。2018年的《延禧攻略》和《如懿传》都是强弩之末。2019年,政策再次限制宫斗剧,2020年,《延禧攻略》《如懿传》从视频网站下架,宫斗剧热潮正式退场。

纵观从帝王剧到宫斗剧的发展历程,无论创作者对权谋持何种态度,权谋本身始终以负面形态出现,又被赋予了“必要之恶”的属性。它常被表现为“不得已而为之”,成为一种合理化恶行的叙事工具——帝王的驭人术不是错,是不得已的统治手段,后宫的算计不是恶,是没办法的生存策略……这种叙事逻辑最终传递出一种模糊是非的印象:人可以通过“不得已”的理由作恶,将“以恶制恶”奉为生存哲学。

《琅琊榜》的“空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琅琊榜》显示出它的“空前”,它对权谋的理解与以往截然不同。

梅长苏本是大梁赤焰军少帅林殊,12年前,赤焰军遭奸人夏江、谢玉陷害,七万将士在梅岭葬身火海,林家满门蒙冤。林殊虽侥幸存活,却身中火寒奇毒,历经“削骨削皮”的痛楚才改头换面,以“梅长苏”之名成为江湖第一大帮江左盟的宗主,江湖人称“江左梅郎,得之可得天下”。

《琅琊榜》剧照

怀揣着为赤焰军昭雪冤案的执念,梅长苏拖着病弱之躯重返金陵。此时的大梁朝堂,梁帝多疑善权,太子昏庸贪婪,誉王野心勃勃,二人为夺嫡斗得你死我活。梅长苏周旋于二者之间,以智谋为刃,步步为营撕开朝堂的阴暗……

《琅琊榜》剧照

从权谋目的来看,以往的权谋剧均围绕“生存”或“夺权”的鹄的展开——要么是为了在危机四伏的环境里活下来,要么是为了攥紧更高的权力,《琅琊榜》里的权谋有着一个更宏大、也更正义的目标:昭雪冤案,真相大白,还天下以清明。

《琅琊榜》剧照

从功利主义的权谋效用视角出发,选择辅佐靖王是下下策,彼时的靖王三十岁尚未封亲王,三省六部没半点人脉。但梅长苏坚定选择靖王,因为靖王始终坚守本心。譬如当梅长苏问靖王明知查祁王旧案会惹来祸事,为何还要查时,靖王斩钉截铁回答“要查”。在梅长苏这里,非正义的功利主义他弃若敝屣,正义才是唯一的效用。

《琅琊榜》剧照

从权谋手段看,以往权谋剧的主人公为了达成目标,有时也不择手段,仿佛伤害无辜是“必要的代价”。梅长苏不然。为扶持靖王夺嫡并为赤焰军平反铺路,他充分利用太子与誉王的夺嫡之争,在二人互相倾轧的间隙,顺势揭露他们早已犯下的罪孽,让他们自作孽不可活,而非主动滋生恶念、制造伤害。

《琅琊榜》剧照

从权谋归宿来看,一切“大功告成”,赤焰案终于昭雪,靖王顺利登基,梅长苏选择以“林殊”的身份重返战场,以壮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此前告诉靖王,“(我)身为阴诡之士,行阴诡之术,虽是夺权利器,却终非正途……你是未来的天子,要清除积弊、强国捍民”,你要做一个“有情有义、公允无私的君主”。梅长苏将权谋用得登峰造极,但从始至终追求的是一种超越权谋的终极正义。

《琅琊榜》剧照

在各种帝王剧和宫斗剧被当作“职场厚黑学”的语境下,《琅琊榜》提升了国产权谋剧的格调,也为观众提供了超越“厚黑学”的价值坐标,鼓励我们在复杂的环境中坚守道义与本心。当然,从现代视角看,《琅琊榜》将清明政治的最终希望诉诸于“有情有义、公允无私的君主”,依靠个体的道德自律而非根本性的制度变革,这是它的历史局限性和保守性。我们无法要求一部古装剧超越其时代背景,提出现代民主法治的思想,这不是《琅琊榜》一部剧的单独瑕疵。

《琅琊榜》剧照

除了权谋视角上的“空前”,《琅琊榜》也是一部各方面没什么短板的剧集。剧情上,庙堂、后宫、江湖三条并行却不割裂,共同推动赤焰案翻案的主线。叙事逻辑严谨,以“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伏笔设计,悬念的揭晓顺理成章,伏笔的回收也是教科书级别,比如萧景琰屡屡怀疑过梅长苏的身份,可直到夏江在朝堂上指认,所有线索串联,让身份揭晓既震撼又合理。在情感关系上,《琅琊榜》既保留了传统的官配情感线(梅长苏与霓凰郡主),又为观众提供了“衍生CP”的解读空间(梅长苏与靖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满足不同观众的情感需求,却不显得刻意。

《琅琊榜》剧照

《琅琊榜》之后

《琅琊榜》爆火之后,权谋剧并没有因此大热,但权谋元素仍是国产古装剧最主要的元素之一。

20172018年,宏观政策方面仍然执行严格的限古令,严禁戏说胡编乱改历史、或者娱乐性太强的古装剧在一线卫视播出,古装剧在黄金档的比例一度严格限定在15%以内,同时也加强了以真实历史事件或人物为背景的古装剧的把关。虽然也有《于成龙》《大秦帝国之崛起》《天下粮田》《一代名相陈廷敬》《大秦赋》《山河月明》等围绕帝王或者以清官展开叙事的历史剧播出,但几乎都是“明君忠臣”的模式,评价并不高。

《大秦帝国之崛起》剧照

由于宫斗被限制,更小规模的“宅斗”一度成为权谋的承载。宅斗剧是“微缩版宫斗”,故事设定在一个等级森严的大家族内部,家庭的地位、婚姻的选择权、财产的分配权,都依赖于男性大家长的恩宠。所有的角色,无论是为了自保还是为了向上攀爬,被迫卷入对有限资源的争夺中。2018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宅斗剧的小巅峰,2021年《锦心似玉》、2022年《星汉灿烂》、2023年《为有暗香来》、2024年的《墨雨云间》《九重紫》、今年的《雁回时》等古偶剧中也有宅斗的痕迹。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照

但宅斗普遍格调不高。一方面,女性的胜利并非通过打破封建礼教规则,而是通过极致地精通和利用规则。另一方面,多数宅斗剧都是“以恶制恶”的复仇爽剧模板。所谓的谋略,在很大程度上演变为如何高明地使用计谋、设下圈套、利用人性弱点,或者制造谣言和引发误会来打击对手。获胜的关键,不在于谁更善良、谁代表正义,而在于谁的算计更深远、手段更隐蔽、心理承受能力更强,就像《墨雨云间》里,善良的姜梨只能惨死,成为“恶女”的薛芳菲才能获胜。

《墨雨云间》剧照

《琅琊榜》之后,权谋元素更普遍地存在于古偶剧中。

十年前,流量明星的盛世开启,也开启了古偶剧的盛世。古偶剧以古代为背景,融合爱情、奇幻、权谋等元素,具备明确的角色设定(高冷男主、甜美女主)、套路化的情节(虐恋、逆袭)和视觉符号体系(唯美画面、特效场景),天然地契合流量明星“颜值至上”的特点,并满足粉丝对偶像的完美想象。

古偶剧扎堆加入权谋元素,试图提升剧集的结构层次与情节厚度。毕竟扎堆泛滥的古偶剧,如果都是男女主剧谈恋爱也会审美疲劳,加入权力争斗后,朝堂纷争、势力博弈、战略布局等内容可以丰富了主线剧情,男女主角的感情发展不仅依赖误会或巧合,而是与阵营对立、身份差异、使命所缚等更具张力的因素相关。

理论上是挺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远的就不说了,今年以来已经出现了至少十部豆瓣评分不及格、多少都牵涉到权谋的古偶剧了,包括《与晋长安》《献鱼》《锦月如歌》《韶华若锦》《桃花映江山》《落花时节又逢君》《榜上佳婿》《似锦》《相思令》《白月梵星》等等。很多都是大IP、演员阵容也不差,但观众听都没听过它就播完了。它们分享着相似的缺点:权谋叙事被简化为推动感情发展的功能性工具,而非具有独立价值的叙事主体;权谋叙事需对政治运作机制、社会结构关系和人性复杂博弈具备深刻理解,但几乎所有古偶剧中的权谋情节忽视了资源调度、利益交换、信息传递等现实要素,计策脱离具体的社会语境,权谋显得悬浮空洞,非常想当然……所以,古偶剧的权谋,都流于轻浅、幼稚。

《落花时节又逢君》剧照

《琅琊榜》之后,真正值得一提的国产古装权谋剧是《庆余年》(也包括《庆余年2》)

《庆余年》中,范闲的权谋服务于正义,母亲叶轻眉在鉴查院门口的石碑上刻下的那段话,也成为范闲的奋斗目标:“我希望庆国之法,为生民而立,不因高贵容忍,不因贫穷剥夺,无不白之冤,无强加之罪,遵法如仗剑,破魍魉迷崇,不求神明……愿终有一日,人人生而平等,再无贵贱之分,守护生命,追求光明,此为我心所愿,虽万千曲折,不畏前行。”

《庆余年》剧照

但《庆余年》的权谋叙事也有不足。范闲所追求的“平等”具有强烈的选择性。滕梓荆之死之所以成为他转变的契机,是因为滕是他的朋友和护卫,但当同样的不公发生在“敌人”或小人物身上时,范闲的态度就不见得是“人人平等”了。

权谋剧虽然离不开金手指,但魅力在于棋手间在规则内的智力博弈与资源调配,如《琅琊榜》中梅长苏的算计与铺垫。而《庆余年》多少还是典型的男频爽剧,范闲拥有现代记忆(降维打击的诗词、商业理念)、天下第一高手的五竹叔(物理外挂)、内库财权(经济外挂)、鉴查院提司身份与皇帝背书(政治外挂),许多难题的最终解决,是靠这些压倒性资源而非精妙的计谋。此外,人人平等本应包含性别平等,可剧里女性角色多是镶边工具人,人人平等的情怀成了男性间的平等,多少是遗漏了另一半群体的权利。

《庆余年》剧照

最新的政策消息是,8月下旬的“广电21条”,标志着以往的限古令彻底松绑。古装剧的播出调控不再限制时长和比例,也放松了一般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把关,有历史顾问前期介入保证作品严谨性即可……这是否意味着,《琅琊榜》的“绝后”会被打破?如果能够打破,当然是国产剧之幸。

打破的前提,至少应该像《琅琊榜》那样正确地理解权谋。不必讳言,国产权谋剧的流行,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大众对现实社会中权力运作、职场竞争或人际博弈的某种焦虑和想象,权谋剧恰恰提供了一种情感代偿和认知参考。但无论如何,权谋应当服务于正义与良知,而不是沦为不择手段的算计或对黑暗规则的美化。如果权谋剧只教人“以恶制恶”,合理化“必要之恶”,那它也不过是现实糟粕的镜像。《琅琊榜》是很理想主义,但这个世界恰恰需要多一点类似的理想主义。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小雅 / 审核:同同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49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