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29分钟
如果夏天有性格,那贵州的夏天是水做的。
盛夏七月,贵阳23℃,安顺21℃,六盘水18℃——当全国人民靠空调续命时,贵州朋友体贴地提醒我,“去山上玩,注意晚上不要冻到”。贵州的地势呈三级阶梯分布,地貌复杂,使得夏季平均温度低于同纬度地区。地形像一个反扣的簸箕,西高东低,加上南北斜坡形成的巨大的珠江与长江水系,山峦起伏,地势跌落,形成了幽深的峡谷、奔腾的大河,也随处可见瀑布如链,溪流如蛛网。
这是贵州夏天避暑的底气所在,也造就了这个中国西南省份的避暑方式:玩水。
到哪儿去撒点野?
贵州水系繁复,想玩得自在,玩出个性并不难。难在,先去哪里?
我找到了秦川,一个学考古出身的90后管理学硕士。如今,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一家名为“万万青年”的旅行俱乐部,专做贵州小众旅游线路的开发与运营。
在他贵阳的集装箱办公室里,他递来一杯茶,明亮的双眸里透着自信:“你们去石龙洞看看吧?那是贵阳周边最值得一去的水溶洞。近,安全,对体力没什么要求,有领队,限流,目前还是宝藏地。”
石龙洞在清镇观游村,距离贵阳只有一小时车程。穿过层峦叠嶂的喀斯特群峰,钻过田坝与村庄,行至猕猴桃田环绕的小道尽头,四周山水静谧。虽未入洞,已觉心旷神怡。石龙洞的项目运营总经理杨建友和领队陈千议正在这里等我。
滑动查看更多
清镇石龙洞洞内景观
石龙洞的特别,在于这里是贵州罕见的“桨板探洞”地。洞内布满水潭,需划板穿行。水潭之间需搬桨板徒步,而这一环节由教练负责。“你换好装备,空手进洞就行。其他所有的事都由我们搞定。”陈千议一拍胸脯说。
陈千议是观游村人,生性爱玩,农闲时在石龙洞当领队。“领队都是村里人,他们熟悉环境,也更有热情。”杨建友说,公司要求所有领队都必须考取桨板教练专业证书,且不间断接受培训考核,确保游客的安全。
孩子们玩水最开心,不过要在专业人士的带领下进洞
在开发石龙洞项目之初,秦川和杨建友为洞穴做了三项安全评估:地质稳定性、水体安全性与气体流通性。“我们不担心没有市场,而是思考如何在保护与运营中找到平衡。”
最终他们选择零开发介入,不动一草一木。洞内没有彩灯、音响、步道,没有水泥设施与任何建筑材料,甚至没有人工照明,“你现在看到的灯光,都是领队们一次次扛进去的。我们就是要保护它的原始状态。”杨建友说,“钟乳石都在河床边,不会被触碰;空气通透、水体流动,游客不会对洞造成实质破坏。”
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坚持每日限流。“旺季必须提前预约,不然到现场可能也进不去。”
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保住“野”的本真。领队陈千议说:“洞里是恒温的。夏天不热,冬天不冷。大家能看到贵州水溶洞本来的样子。”
同在清镇的羊皮洞瀑布
从石龙洞出来,若还有余力,可去附近的羊皮洞瀑布探秘,社交平台上羊皮洞的照片何止千百张,都透着一份秘境的清凉感。“很出片,但路上的泥有点厚。”陈千议笑着说。他在裤腿上比画了一个泥的位置,“不过这就是自然嘛。”他补充道。
不喜欢去户外玩水的人,选择去消费场所纳凉。图为清镇极地冒险水世界。尚宇杰/摄
以贵阳为圆心,车程一小时的距离里画个圈,到处都是玩水的地方。位于贵阳东边的贵定县就在这个圆里。贵定沿山镇有个名字颇为浪漫的小村庄:星溪村。这里和所有的山村一样,青山环抱,水声潺潺,但多了一分平坦。著名的腊利梯田就在不远处。随着贵新高速的开通,贵阳到沿山镇路程原本需要两个半小时,如今缩短至40分钟。
贵定腊利梯田的云海(上)与秋收景象(下)
陈科杰是苗族人,大学学的园林专业,在外做了很多年工程,敏锐地察觉到家乡的发展机遇。当看到有人在上游打造 “相思湾”,他果断贷款,在下游河对岸的大草地上建起了“红豆湾露营基地”,被年轻的网友称为 “小白桨板胜地”。
“这几年,来玩溯溪和桨板的人特别多。贵州的水资源丰富,到处都是清澈见底的‘玻璃水’。” 陈科杰介绍道。
一年的大多数时间里,绕星溪村而过的独木河清澈见底,水浅且缓,被称为“小白浆板基地”
陈科杰的红豆湾露营基地价格亲民,自带帐篷只需50元就能选个位置。这个基础费用包含卫生间、洗澡间、热水和照明用电。这里是城市周边绝佳的轻徒步路线,适合短途逃离、放空休憩。人们可以在山水间轻徒步、微度假,露营玩水的门槛极低。
更主要的是凉爽。“我们这里夏天只有27℃。”陈科杰说,“桨板爱好者一般6月之后会来,那时水位稳定,比较安全。去年有两个团队和我们合作,他们把这儿当成基地,桨板都存放在我们这儿。”
有网友开玩笑,贵州的夏天,“有一亿人泡在水里”。图源:小红书博主@胡湫湫
贵定距贵阳很近,但行政区域归属黔南。再往黔南腹地深入,荔波的山水就“野”得更彻底了。酷玩森林公园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到这之前,只知这里是个户外公园,宣传上写着适合5—65岁无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游客。也看到过一些“有点酷”的照片,并未有更多心理预期,毕竟有专业领队,而一个收费的地方能有多“野”多“酷”?
路确实有点“野”。车开进去,颠簸不已。公园是一片很大的区域。洞穴秋千与悬崖咖啡最有名气,但时间最长、最有特色的是大约四个小时的洞穴大环线,一个包含滑索、绳降、冥想、跳楼机与地心玻璃船,没有回头路的景区“王牌体验”项目。
进洞的那一天不是假期也不是周末。除了我们外,只有六位外省的游客。洞口是第一个挑战:滑索。领队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介绍了洞内情况、安全须知、户外绳索的使用方式,再逐一帮助游客穿戴好装备。六位游客看起来身体状况都很不错。
酷玩森林溶洞大环线的起点,领队杨东先行一步滑索进洞
“来这玩的基本是一些有户外经验、对户外特别感兴趣,平时常常爬山徒步的人。”——在我们进来之前,景区的人介绍情况时如是说。我和摄影师人到中年,身材管理早已“放任自流”,显然不属此列。
大概是为了安全起见,领队的队长,一个被其他领队尊称为“六哥”的人,凝视了一下我和摄影师,回身特地指派了两名领队1v1带我们进洞。
杨东与周朝恩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户外专业。体力极好,性格也温和,并不嫌弃我们的笨拙。在洞里常常四肢贴地,蹭满腿泥算不得什么,只是我极度恐高,偶尔的木桥、铁索、滑索都是不小的挑战。石头是潮的,手心也是潮的,先进洞的六人团队早已没了踪影,洞内只有黑暗中头灯前的光、大大小小的钟乳石、呼吸产生的微小的水珠形成眼前大团的雾气、水滴声、彼此的喘气声。
滑动查看更多
25米高差的绳索速降,对于户外小白而言有些挑战。划过地下河的时光相当浪漫,“地心探险”的未知感是其魅力所在。也有人在出洞之前,选择吃个火锅再走
最让人满意的,是它什么都没有:没有五颜六色的灯光、没有大喇叭放着嘈杂的音乐、没有人工步道。但它又什么都有:碧绿的地下河,透明的小生物,头顶能看见植物的化石,石笋、钟乳石、专业的教练和自己的同伴就在身旁,不危险,有人帮忙,但你得解决一些属于自己的“小困难”。
跨越了一个个心理阶段,四个小时后,我们安全地钻出洞口。手机有了信号,看到选择同时期来贵州采风的同行发来感慨:“就在昨晚看地图时,发现一个野瀑布,确认了旅途中最大的快乐来自计划之外。可能这就是贵州的魅力所在,不至于危险,但需要向前多走一步。”
重见天日的我必须承认,他说得对。
滑动查看更多
在荔波,露营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做各种好玩的尝试
贵州到处都有一种“野感”,可控的“未知”会带来“我可以很疯,也可以很安静”的松弛。
而当松弛成为都市人返璞归真的向往与诉求,这里正好有条件满足它的全部想象:玩法丰富、地貌多样、惊喜就在多走一步的路上——最重要的是:怎么玩,玩什么的选择权始终在你手上。
在水里放空
在森林里“修仙”
在村里睡个好觉
能站在小七孔的碧波旁,你便比徐霞客有福。
张爱玲因海棠无香而惋惜,徐霞客大概要恨贵州的“盲盒”实在太多。公元1638年3月27日,是徐霞客最后一次西行游历旅程中来到贵州的日子。从桂入黔,必经荔波,“其石极嵯峨,其树极蒙密,其路极崎岖”。两天以后他前往独山,错过了小七孔。怪只怪景区得名的七孔拱桥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修建,远晚于他的时代,连县志中也无记载。
在300多年后,这片由68级跌瀑组成的黔南超级盆景与茂兰国家森林公园一同成为贵州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难怪吃虫子的贝爷首次来华拍摄真人秀,也选择了小七孔。
小七孔68级跌瀑(上)和拉雅瀑布(下)
经过严格报备,航拍器升空,镜头掠过森林、湖泊与河流,浓绿密布、水光潋滟,画面仿佛滤镜开满的夏日梦境。
滑动查看更多
小七孔卧龙潭
“小七孔是贵州全年接待量最大的景区,单日接待量曾高达7.48万人次,2019年散客的数量就已超过团队游。”小七孔景区运营副总经理徐全利是一位旅游行业的资深老将。“现在年轻人旅游没有特别明确的目的性。如果一个地方不好玩,他们看看就走;如果好玩,他们甚至会把后续行程全部更改。”徐全利观察到了这一现象,如何把游客“留住”,成了这个团队的首要任务。
景区的思路也就从“看山看水”走向了“游山玩水”。风景不再只是相机里的背景,而是可以融入生活的场景。贵州的旅游也从“风景做背景”的时代,走进“风景就是生活”的时代。
鸳鸯湖的透明船吸引了众多年轻人
从卧龙潭到鸳鸯湖3公里长的河道上,1.2公里的漂游河段,游客坐着橡皮艇,用竹竿缓缓划行,河道树荫密,能清晰看见河中游鱼;鸳鸯湖上湖引入了 100艘透明玻璃船,人在船中坐,似漂浮在翠绿之上,划船还不限时。
“今年,大七孔古桥水域也有新计划。”徐全利透露,水上飞人、未来方程式、摩托艇、皮划艇、独木舟和背包船项目将在6月上线。“现在来小七孔,不光是拍照‘到此一游’,还能玩得过瘾、玩得多样。”
小七孔景区门票100多元,7天有效。很多客人干脆更改了后续的行程,选择在荔波多住几天。除了水上体验,景区还推出了游山项目。以贝尔效应为契机,打造“小七孔世遗探险部落”,围绕丛林飞跃、丛林溯溪、丛林探险、丛林瀑降等项目,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而飞云洞旁的飞拉达瀑降项目,凭借150元的亲民价格和绝佳视效,成为社交平台的爆款打卡点。
小七孔
2023年,为打造“小七孔世遗探险部落”项目,徐全利组建了一个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团队。团队的年轻人大多户外专业出身“我是团队中年纪最大的。”徐全利笑着说。团队年轻,大多是户外专业出身,对山野和市场同样敏感。“这些年轻人既有专业能力,也懂城市社交的玩法。没有他们,很多点子都难落地。”
他们的加入,不仅让小七孔“火”出了新高度,也成为贵州文旅从业者年轻化转型的缩影。贵州多所高校设立了户外专业,2018年首届毕业生正好遇上旅游内容全面升级——或者说,正是他们推动了这波升级。
黄果树瀑布(上)黄果树瀑布夜游灯光秀(下)
贵州具备一切户外梦想的理想条件:水清、山险、林密、溶洞遍布。传统名胜也在改造中焕发新生。
比如黄果树瀑布,近年来推出夜游项目,结合灯光、水幕、实景演出,让白天的磅礴化作夜色中的浪漫。老牌景区也能“出新”,关键在用心打磨内容。
茂兰喀斯特森林公园
“在荔波,小七孔、茂兰和酷玩各具特色。小七孔适合全年龄段,偏向休闲娱乐,酷玩森林走专业高端路线,茂兰则适合具备一定户外能力、愿意深度体验的游客。”
徐全利说的茂兰,指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小七孔景区相距不过几十公里。这里是我国亚热带乃至世界上喀斯特地区残存下来的面积最大、分布集中、原生性最强、保存最完好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作“活的植物基因库”。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
南方红豆杉、香果树、黄枝油杉、篦子三尖杉、福建柏、鹅掌楸等珍稀植物在此安家。超过130种野生兰花在山林深处悄然绽放。这里既是植物与自然学科的研究胜地,也是徒步者的天堂。
滑动查看更多
在茂兰喀斯特森林公园,自然有很多种颜色
成自然旅行创始人安宇是贵阳人,常驻尧古,如今成这里了“半个村民”。他在村子旁搭起营地、规划路线,带着游客徒步、探洞、亲水、观察植物……在溪边野餐,在山间抓鱼。
在大自然里无拘无束的玩水,小朋友总是最高兴。凑巧的是,拍下照片的那一刻,阳光刚好穿过枝叶的缝隙,在水雾的帮助下现出霓虹,像一只眼睛
无污染的山林无疑是宝藏,仅在尧古周边就有诸多河流与溶洞。“线路有难易,我们根据客人的要求定制,并不是非要挑战极限才能感知贵州的山水。你看他刚刚抓鱼回来。”安宇抬手指了指走来的小伙子。周围村里的几个布依族大学生毕业了,难以忍受大厂的拘束,回到了乡村,因为热爱户外,成为安宇团队的领队。
滑动查看更多
徒步、溯溪、露营,是茂兰生活的日常
几个年轻人的脚步轻快,爱说爱笑,看起来无忧无虑。在他们眼里,茂林的每一个山谷、每一条溪流,都是游乐场。
“水和熔岩造就了喀斯特景观。古老的村寨就围绕着水世世代代生活。”安宇说。他更愿游客融入山林,而非以专业的姿势打卡。“我们所在的尧古就是个古老的布依村寨,这里已经是茂兰保护区的范围。你可以看到人与自然紧密相连,人类文化是在自然环境中孕育而生,任何高科技都无法割裂这种根基。”
滑动查看更多
搞一只叫花鸡,喝一杯精酿,冲一杯咖啡,在村中游荡,去布依族人家里做蜡染。当然了,也可以搬把椅子坐在田里,什么也不做
安宇营地外有几个古老的谷仓,乡村公路对面是生机勃勃的莲池。一阵清爽的风拂过。连蚊子都吹得无影无踪。“去亲水,去徒步,去探洞,去进入古老的村寨,不是为了运动本身。如果只是运动,那不受环境限制,攀岩、划独木舟在城市里都能体验。我们是想带朋友们用自然的方式感受这片山水,理解这里的生活。”
这时一只狸花猫跳到了安宇的腿上。“总之不要活得太刻意,来这里就是要感受自然真实的美,哪怕用笨拙的方式观山,亲水,抱树,抓鱼,野餐,看一朵云彩,感受一缕光线,在蛙声中睡个好觉。”他挠着小猫的后颈如是说。
不必定义贵州的水
每条溪流都是游乐场
从地表到地上,从山间到城市,贵州的水塑造了地貌,影响了人文分布,也润养了人心。
夏天的快乐很简单,一滩清水足矣。毕竟自人类探索地球的时代开始,一直追随着水,基因决定了我们热爱一切海、河、江、湖、溪、泉——即便忙碌不得外出,泡个澡也能带来无比的满足感,虽然40℃的天气没人会喜欢,但40℃的洗澡水人人都爱。
即便是观水,也能带来满足感。
“山是骨,水是魂。”在全国各地拍了十几年照的“非职业摄影师”陈尘总是强调这句话。他喜欢旅行,喜欢拍水。“水不是来点缀山的,水是雕塑家,是造型师。”他曾花了好几个夏天,在中国广袤的西南大地四处游荡,追水、拍水、听水。他拍过不少贵州的河流,第一次航拍马岭河给他的印象颇为深刻,“像一把刀在地面刻下一道裂痕,怪不得被称作‘地球的伤疤’”。
俯瞰马岭河大峡谷
有时候,他在山里一待就是几天,只为等一场雨,静看水在灰蒙中显露情绪。他喜欢那些“没有攻击性”的河流,缓缓流淌,水清见底。“马岭河漂流我至今没有勇气去尝试,觉得太刺激了。还是温柔的水适合我。”他经常带着小女儿泛舟,他说安静的河流是“适合沉默的人待的地方”。
在贵州拍水时,他见过不少游客:有人只看景点,有人追求小众,有人奔着漂流玩水,有人选择在小城的河边客栈里躺三天。他认为都好,“每个人来这里,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节奏的水”。
贵州的水形态丰富——明的、暗的、流动的、静止的、飞流的、渗透的。从赤水的千瀑,到龙宫和织金洞的地下暗河,再到万峰湖和草海的高原湖泊,水不断变幻,塑造出复杂的地貌,也滋养出丰富的故事。
罗甸大小井(上)贵阳百花湖(中)晴隆三望坪(下)
但陈尘更在意的是水“养人”的方式。“水的滋养无处不在。你发现没?贵州的每一个旅游胜地都有水,黔东南无处不在的风雨桥最动人。侗族大歌有九个调,像不像弯弯曲曲的河流?”山地阻隔了外界,却孕育出精彩。这里的人逐水而居,沉淀出温润有度、进退有方的生活态度。水给这片土地留下了回旋的空间,也养出了天然的包容与韧性,那些河流、湖泊、暗洞、溪谷,既在塑形,也在养性。
这种性格,也渗透进城市气质。
有人说,贵阳的咖啡馆密度和氛围丝毫不逊于上海——街巷深处的小店,从豆单到音乐都讲究得刚刚好。有人反驳一座西南城市如何与国际大都市相媲美?也有人表示了不屑,贵阳为何非要与其他城市对标?
南明河上,贵阳的地标建筑:甲秀楼
“贵阳总是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很多新的空间、潮流的玩法。比如剧本杀当年也在这里火了起来。城市性格和水的性格也有点像,灵活、自洽、随性。”——每一种潮流,都是根植于各自文化土壤的自然生长,一座城市和它所处的土地一样,是多重文化的交汇点。王阳明曾在《书庭蕉》中写贵州之夏:“檐前蕉叶绿成林,长夏全无暑气侵。”焉知不是水的功劳?
山野与城市、安静与热烈、传统与潮流,彼此并存,互不打扰。在贵州,你可以上山徒步、溯溪露营,也可以窝在茶室听雨读书;可以钻进林间做科研,也可以坐在瀑布旁发呆。每一种选择与生活方式,都与别人无关,都无需置喙。
每一条河流都孕育着一座城的性格,就像㵲阳河之于镇远、赤水河之于遵义、清水江之于凯里、都柳江之于独山,更不用说那些逐水而居的寨子。水给了这片土地以生命与灵魂。图为镇远㵲阳河
在贵州的日子里,总会遇到下雨。我们看见过激流浪头上尖叫的少年,也见到咖啡馆一对老夫妻对坐,看雨水默默地顺窗弯曲流下;我们在镇远的古桥边,看夜色将水面涂成一片墨蓝,也在杉木河、水春河的河谷里听阵阵清脆的鸟鸣。贵州的夏天,水就是主角。我可以说,这很“野”:千万条无名的瀑布待你发现,没有门票,唯一付出的就是体力成本;我也可以说,这里很“仙儿”:能玩能拍,能卷能躺,有烟火也有审美,玩法随心所欲,徒步、露营、漂流、野餐、桨板、游泳,一切悉听尊便。
滑动查看更多
瀑布溪流是最常见的风景,而漂流、溪降、浆板需要一点专业知识。去寻找野生瀑布,在水里泡泡脚,在稻田里抓鱼,甚至静静地体验一场雨,是任何人都可以体验得到贵州的夏天
但我却无法用某一个特定的词去框定、去总结贵州的水。它不是“某种类型”的代表,它本身就是多种可能的集合:山与水、静与动、人和自然,各有节奏,彼此成全。像水一样,润物无声,自有方向。
离开前,陈尘把我送出门外。那天也下了雨,有雾,到处湿漉漉水汽弥漫。我问他,你为什么总是拍水?他回答,因为“水是一个地方自己说的话”。
我记住了这句话,也记住了一张照片:水雾翻涌,缓慢流淌,一只皮筏正顺流而下,一个人惬意地躺在筏上,像是躺在了某种更大的东西之上。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 设计排版丨幸鹏
校对丨李佳艺
作者丨五布
图片来源丨贵州省委宣传部、贵阳万万青年旅行、成自然茂兰旅行营地、荔波酷玩森林、佟鸿庆、胡湫湫、视觉中国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发表文章5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33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