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7-18·阅读时长21分钟
审核发布|三联.CREATIVE
小依木哭了。
6月28日下午的决赛逼近尾声,对手文昌小学的球门前无人,出现了进球机会。她像小鹿般飞奔向前,飞速踢进一个球。西山小学女足全队开始欢呼。女孩们以为追平了十多分钟前输掉的那个球。
裁判却判定这个球越位了。小依木泄了气,泪水立即蒙上眼眶,涨红了脸。同队的女孩们也都哭了。就连她们的教练,来支教的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张哲维也情绪激动,大声抗议这个判球。
决赛场上,西山小学和文昌小学的两支球队在拼抢
6月底,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越西中学的足球场上,这样剑拔弩张的时刻时常出现。“卷起来了。”观赛的一位小学校长形容。
这只是大凉山里一场平平无奇的县内足球联赛,但没有人不想赢。去年起,在越西县,名为足球的星火点燃了一份份稚嫩的热情。草坪铺起来了,教练来了,观众多了。孩子们穿上新球衣,呼喊着从四面八方跑上球场,跑向未来。
大凉山女孩,渴望一场胜利
决赛中场,张哲维把女孩们拉到主席台下,“教训”了一通。上半场,战况胶着,双方都没得分。
“必须看准机会,快准狠进球!”他指指女孩身后的主席台上的奖杯,大声喊,“我特意把你们拉到这里,让你们能看见奖杯。告诉我,你们想不想赢?!”
“想!”9号前锋小依木嗓门最大。
中场,教练张哲维在给女孩们布置战术
小依木有一身黑亮的皮肤,爱笑,是全队最瘦小的球员。今年3月,作为“抖音足球少年行”公益项目选派的支教生,张哲维来到西山小学担任实习教练。在女生队伍中,他第一时间留意到10岁的小依木。
小依木当时才刚刚开始踢球,速度快,胆子大,面对足球不慌张。对于小学女生,这是难得的好禀赋。更重要的是,每次比赛后,张哲维指出她的问题,她都能迅速领会,立刻在下一场比赛中改善——这样出众的球商和理解力可遇不可求。
刚接手这支球队时,张哲维发现,女孩们的技术水平“基本为零”,但彝族孩子能吃苦,耐力强,敢闯敢拼。在场上进行对抗,她们从不避让,也不怕受伤,为了赢球不管不顾。他带来了专业的训练方法,球队的技战术水平迅速提升。
小依木被视为球队的一张王牌。她技术好,拿得住球,张哲维便着重培养她的带球功夫,在团队训练结束后加练绕桩和控球感,扩大她的技术优势。今年5月,就在这块球场上举办的县运动会足球比赛中,小依木凭借最多进球数一举拿下了金靴奖。
小依木(左)和姐姐,她捧着在县运动会中获得的金靴奖奖杯
小依木有一颗好胜的心。她说,足球的快乐,在于得分。本次联赛小组赛第二场,西山小学的对手身材高大,身体素质明显占优。张哲维告诉队员们,对手虽然个头高,但跑得绝对没有你们快,只管大胆拿球从边路突破。于是,小依木在场上丝毫不怯,像一条灵巧自信的小鱼,流畅地带球,频繁过掉对方防守。站在一旁的老师都感叹,“她就像梅西一样”。
然而,就像踢球的人常说的那句话,“足球是圆的”,赛场上没有确定的结果。这位一路披荆斩棘的王牌队员却在决赛中差了些运气——对手文昌小学也有自己的“越西球王”,9岁的小阿芝。小阿芝看着文文静静,并不显山露水,但全越西县的教练都知道,她也是那种天赋型选手,“只要给小阿芝机会,她总能把握住”。
下半场中段,队友从小依木脚下抢过球,飞速助攻,球滚到小阿芝脚下。球门前无人,小阿芝冷静带球前行,沉着进球,为队伍拿下一分——最终捧回了“抖音足球少年行”2025越西县联赛女足冠军的奖杯。
小阿芝捧起冠军奖杯
在“抖音足球少年行”项目的支持下,文昌小学去年刚组建起男女足球队,并以班级为单位展开校内足球赛。小阿芝的足球才能在其中逐渐显现。她是100米跑的冠军,跑动灵活,在一场班际联赛中连进11球。
这个9岁的女孩被重点关照,由副校长和在教办做管理工作的一位老师单独加练。两个将近五十岁的中年男人都是足球爱好者,把毕生的足球技能悉数传授给孩子们。小阿芝悟性高,也能吃苦,进步飞速。这个全队年龄最小的女孩被选为队长,成了女孩们的主心骨。
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一上场,小阿芝就变得不一样。有一场比赛,小阿芝接连进了几个球。将近尾声,结果已无悬念,小阿芝汗流浃背,体力耗尽,教练想换她下场。她不肯答应,坚持要打满全场——在足球比赛里,球员一旦被换下场就不能再上场了。
决赛场上拼搏的女孩们
6月底的越西县联赛决赛场上,气温一度飙升到了35度,两队的女孩们全身汗湿,在烈日下满场奔跑。进球后,小阿芝带着笑容越过小依木,脚下不放松一点警惕。小依木被激起斗志,全力拼抢。阳光照在她佩戴的西山小学的球徽上,“烈焰索玛”四个字在闪着光——在彝语中,这是“天空之鹰”的意思。
“先让孩子们自由地、
千万次地接触足球”
在这个凉山腹地的县城,孩子们正在绿茵场上重新找到自己。
踢足球前,河东小学的男孩小南不爱说话。他出生前,爸爸过世了,9岁,妈妈又生病离世。小南习惯远离人群,因为其他孩子总有意无意提醒他,“没有父母了”。妈妈去世前给小南买过一双球鞋,鞋子旧了,被外婆扔了,小南为此伤心了很久。他偷偷藏起妈妈留下的一管洗面奶,想妈妈了,拿出来闻闻,上面有妈妈的味道。
四年级的一个课间,足球滚到他的脚边。小南本能地用力把球踢出去,随后鼓起勇气,加入了男孩们的奔跑。这个腼腆少年第一次走上足球场,就进了一球。被勇气牵引出的天赋逐渐展露,他被选入校队,踢前锋。
小南在球场上
他在队里跑得最快,被小伙伴们叫做“C罗”。河东小学球场的球门是旧的,挂着破网。小南自己在地上用粉笔画线,摆矿泉水瓶来练球。家后的荒地,则是小南的“私人球场”,他用两根细小的竹竿,和打结在一起的地膜拼成了球门,在网上搜索球技视频自学。
想念爸妈时,小南就出门去,踢一场酣畅淋漓的球。足球似乎为这个家庭补上了一点缺口。小南三个哥哥都在江苏的工厂打工,花工资给他买足球和球鞋。68岁的外婆经常来学校看小南踢球,在他进球时鼓掌。
小南终于交了新朋友,都是学校里的队友。每次踢球,小南都爱炫技,表现出很骄傲的样子。
“丢给孩子一个球,他们会自己打开一个世界。”越西县的一位教练说,在参加“抖音足球少年行”项目举办的培训时,教育部校园足球专家组成员、原武汉体育学院足球学院副院长郑原教授说的一句话让他很有同感,“小学生刚进入足球运动时,不用上技术。把足球给他,就让孩子自由地、千万次地接触球,培养球性、球感”。
小依木就是这样发现足球的乐趣的。家里最早开始踢球的是她的姐姐小结木,她是球队门将。今年,姐姐被选中,去北京参加了“抖音足球少年行”举办的县域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和来自全国20多个县的孩子一起踢球,下了赛场,还去看了天安门和鸟巢。小依木格外羡慕,于是告诉父母,自己不想参加舞蹈兴趣小组了,也要踢球。
越西县的孩子们去北京参加比赛,绿衣守门员是小结木
姐妹俩的父母什铁和支姑莫也去过北京,在密闭的地下做地铁工程。那是繁重的体力活,把瓦片插进浇筑的土块里,一次出工就要干满一整天。什铁为此落下了长年头疼的毛病。
这是一对不识字的90后父母,二十岁便外出打工。因为没文化,在社会上吃过不少亏。在北京,他们还有过一次屈辱的记忆——因为不会写自己的名字,签名时,他们被工友狠狠嘲笑了一番。那一年,小依木刚一岁。什铁暗下决心,要尽一切可能供孩子读书。
小依木居住的山村
他们是那种典型的乐天的彝族农村父母,收入微薄,却会全力支持孩子的爱好。“孩子喜欢什么,就算去跟亲戚借钱,也让他们去学。”一家人现在还没有自己的房子,借住在小依木奶奶易地扶贫搬迁后的平房里。什铁现在在工地上打小工,一天挣百来块钱。即使拮据,他也会在女儿们拿奖时,拿出一天工资给她们买足球鞋。
只要不开工,夫妻俩就会骑着电瓶车去县城看女儿比赛。怕影响孩子发挥,他们总是悄悄地来,在围栏外一站就是两个小时。围观的人群会夸赞小姑娘勇敢,“敢用头顶球”,夫妻俩心里止不住骄傲。
对于女儿们在参加的公益项目,什铁并不完全了解,但他说,很感谢这个项目,让女儿小小年纪就去了北京,长了不少见识。
小依木姐妹和家人
两姐妹的家中贴了满墙的奖状,都是小依木和姐姐捧回家的。家里有五个孩子,负担不小,张哲维特意嘱咐夫妇俩,一定要支持这对喜欢踢球的姐妹。他一再说,姐姐有定力,反应灵活,是当守门员的好苗子;小依木很有足球天赋,将来大有机会通过体育改变命运,甚至成为职业球员。“一定要让她们踢下去。”
所有的村小都燃起来了
张哲维的三个月实习在6月中旬就结束了,但他还是留了下来,带女孩们踢完这次比赛。
“想给自己一个交代,练了这么久,起码要看到结果。就像种了一棵树,要看到它发芽。”对女孩们,张哲维投注了很深的感情。从学术角度看,他也在这里确认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他的毕业论文是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校园足球的发展,他看好民族地区的足球潜力。“彝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这四个少数民族的体质,非常适合足球。”
不仅是体质优势,在越西县的三个月,张哲维真切地感受到这份潜力中蕴藏的巨大热情。决赛时,被点燃的还有在场边大喊、指挥的各学校“基层教练员”。有身材精壮的体育老师,也有大腹便便的中年校长。他们都是足球爱好者,也往往是农村孩子踢球的第一位引路人。
张哲维对女孩们的训练很严格
西山小学是越西县唯一一所在抖音足球公益项目开启前就开展了足球运动的学校。七年前,喜爱足球的副校长张文成调来后,就开始带着学生们在操场上踢球。水泥地粗糙坚硬,下雨容易打滑,一摔就受伤。后来,学校扩建,申请资金铺设草坪,建起了一块略大于五人制场地、并不标准的球场。
那是全县乡村学校的第一块球场。
起初,学校没有专业的足球老师,张校长自己带着学生们练。他给每人发了一个足球,示范一些基础的传球动作,领着大家玩简单的足球游戏。等学生体会到足球的乐趣,再带着他们练颠球、带球之类的小技术,组织三到五人的小型比赛。天气不好时,他就在教室里给孩子们放世界杯、英超等高级别比赛的录像,或是球星进球集锦。
滑动查看更多
西山小学的足球氛围浓厚
成立球队的第一年,西山小学就在全县运动会击败了县里的小学,拿下了女子冠军和男子亚军。出了成绩,全校喜气洋洋,更多孩子满怀热情地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学校每学期都组织足球联赛,2021年又引进了两位足球相关专业的体育老师。有了浓厚的足球氛围,西山小学很快就成为县里的一支劲旅。
2024年,字节跳动公益启动“抖音足球少年行”项目,西山小学也是帮扶学校之一。一年来,项目出资,为学校提供了新的足球装备,还为张校长这样的“足球教练”们提供了多次培训。暑期已至,西山小学的新球场也开工在即。
葛上卿是这个公益项目的负责人。在项目开启前,他和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等机构的合作伙伴走访调研了多个试点地区,包括新疆伊犁、四川凉山,足球发展水平较高的广东梅州,和“村超”发源地贵州榕江等。他们发现,对于足球,乡村孩子有很大需求,但软硬件都跟不上。缺乏师资,是各地共通的痛点,“许多学校连专职的体育老师都没有,更不用说专业的足球老师”。
在这些县市中,越西县是困境更严峻的“后进生”,它缺乏球场,也渴望师资。有些学校的足球教练本职是其他学科老师,平时在网上搜索足球视频,边学边教。
在这样的背景下,项目的初心是提供“系统性的、扎扎实实的长期支持”。葛上卿介绍,“抖音足球少年行”提供的是“3+X”软硬件产品,不仅包括足球物资发放、基层教师培训、四级赛事体系搭建,也会根据各地实际需求,提供球场修建或修缮、校队训练、外出交流等个性化支持。他们很注重基层教练的培养,不仅联合体育院校开发了专业、系统的培训体系,还支持基层教练考取足球教练员等级证书,前往青训俱乐部跟岗学习。今年开始,项目还联合体育院校,做入校督导和教研支持,选派了包括张哲维在内的 30 位足球专业学生,手把手带教。
越西县联赛决赛现场,烈日当空
因为“抖音足球少年行”的介入,很多地方第一次举办了青少年足球联赛。“足球这项运动非常需要以赛促练,通过班、校、县再到全国的赛事体系,让孩子们在实战中感受足球的魅力。”
所有人都感觉到,从去年起,越西各学校的足球运动发展迅猛,“大家都在拼”。文昌小学曾经邀请一所小学来打热身赛,对方开来四五辆车,把所有足球队都带来了——这所学校只有水泥场地,想来文昌小学的绿茵场上实地感受禁区和半场的位置。
葛上卿说,项目会定期根据每个学校足球开展的情况做遴选,给那些有意愿和动力发展足球的学校提供进一步的支持,“各个学校都很积极,进行良性的竞争”。
把乡村孩子带向更大的足球世界
在越西执教期间,张哲维看到了太多被现实挤压的足球梦: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生活困难,愿意付出更多来支持孩子体育爱好的家庭少之又少。县城足球俱乐部的人曾到西山小学宣传过暑期足球培训,四五千元的费用让很多家庭直呼“练不起”。这次联赛的一场争夺赛中,南箐镇小学踢得最好的球员却没出席——她住在离县城几十公里的村子里,这天家长要外出打零工,没人送她去学校。
踢球的女孩本就很少,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女球员更是困难重重。小阿芝在联赛中打出了名气,原本能免费去县里最好的学校上学。但去县城,家里就要租房陪读,她又是留守家庭中的大孩子,肩负着照顾弟妹的责任,无奈放弃了这个机会。
每次想起小阿芝,张哲维就觉得可惜,“她本来有机会因为足球特长获得更好的教育”。
因为这些有形无形的差距,足球和它背后的美丽新世界,对乡村孩子有着格外强烈的吸引力。
去年7月,越西县南城小学女足曾被邀请去西昌参加抖音足球嘉年华的表演赛。正赛开始后,突然下起了雨,场内没有准备伞,孩子们一直蹲在球场边,看完了成人组的比赛。“这些孩子是真的喜欢足球。他们很少有机会在现场看这样正式的比赛。”去北京参加“抖音足球少年行2025县域青少年足球邀请赛”时,越西县的孩子们也是这样一场没落地看完了所有比赛,“很珍惜看比赛的机会”。
今年4月,新疆伊犁州巩留县提克阿热克乡小学的两位女生也要启程去北京比赛。她们所在的班级专门举办了一场欢送会,准备了蛋糕,写了祝福便签纸,像欢送小英雄一样送她们上大巴。“同学们觉得她们有机会被看到,展现自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同学们欢送阿依波塔和叶拉娅去北京参加比赛
小阿芝也参加了北京的比赛。对阵广东梅州市五华县的队伍时,小阿芝哭了。她发现对方冲得很快,自己远远不是对手。女孩呆在原地不动,哭了一阵,又继续追赶起来。回到越西后,教练发现,她在训练中变得更坚强和果敢了。
北京的球场上,来自县城的孩子们在奔跑
“这也是这个项目的价值,让孩子们在踢球的过程中不仅学会如何去赢,也学会如何面对输,如何团队协作。”葛上卿说。发起这个项目,足球是一个切入点,“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媒介”。
在越西县,不少踢球的孩子像小阿芝一样,原本学习不好,是班里的“小透明”,因为踢球受到了关注,从此有了上学的动力。他们去县里、州里参加比赛,一步一步走出去,有了更大的视野和展现自己的舞台。早几年,西山小学有两个学生因为在比赛中表现出色,被宁波的体校选中,得到了走出大凉山的机会。
让教练们欣慰的是,小阿芝还在踢球。当下转学的机会已经错失,但只要球没有停下,她还有机会登上更大的舞台。
小阿芝(左二)和队友们
在这个舞台上,孩子们的成长超乎所有人想象。去年六一,在字节跳动发起的“童愿成真”青少年足球公益邀请赛中,葛上卿注意到一位从凉山来的男孩,在比赛日下午的训练中就拼命奔跑。葛上卿建议他保留体力。男孩却特别坚定地说:“我肯定会进球的。”当天晚上,孩子们对阵由前国脚组成的明星队。开场没多久,男孩真的破了前女足门将赵丽娜的门。进球的那一刻,全场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葛上卿“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葛上卿介绍,开启项目时,团队希望利用字节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寻找创新性解法。这种创新,意味着联结更多的社会力量,托举起喜欢足球的乡村少年们。“字节跳动公益搭建了一个平台,或者说搭了个场子,让各方能够主动发挥自己的内容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传播优势,为支持乡村足球形成合力。”葛上卿解释。
在项目上线的打卡反馈系统中,教练们每天用短视频记录孩子的成长变化,互相学习,还能直接同步到自己的抖音账号上。教练们的抖音号,成了当地人关注足球的一个个小窗口。在越西县,很多原本没怎么看过球赛的家长和村民,也在耳濡目染下成了球迷。
足球一直是抖音上的热门话题。通过字节跳动公益平台,许多爱心网友为足球公益项目献出自己的一份力,用于基层学校发展足球运动。去年,在字节跳动公益的邀请下,一位抖音创作者来到河东小学,记录下小南的故事。镜头下,小南在水泥足球场上奋力拼搏,在班会上自信喊出“成为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的梦想。视频感染了很多人。网友们的捐款,为这座山脚下的小学带来了一块崭新的绿茵足球场。
在抖音创作者的鼓励下,小南在全班面前说出自己的梦想
第一次踏上绿茵足球场,小南整个人躺倒,扎实地体验了草皮的触感。他成了全校的“小明星”,孩子们说,是“河东的C罗”帮大家争取到了新球场。小南用哥哥的手机搜过那条视频,看了每一条让他“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放弃”的网友留言。
河东小学球场翻新前后
因为足球特长,越西中学已经向小南抛出橄榄枝,小学毕业后,他可以来这里学习。未来的梦想有了具体的形状,小南现在才62斤,他想吃胖点,增加肌肉,在球场上更有力地和人对抗。
截至目前,“抖音足球少年行”已覆盖全国21个县市、350多所学校,培训639名基层足球教师,服务约46万名青少年。在字节跳动公益平台上,足球相关的公益项目已累计筹款超过4000万元。葛上卿说,团队希望继续推广目前的公益模式,让更多热爱足球的孩子有球可踢,更健康快乐地成长。对于其中足球特长显著的孩子,项目也将持续为他们畅通升学和职业道路。
小依木(前)和伙伴们在村里的小道上奔跑,这是她们的“足球训练场”
在小依木身上,改变悄然发生着。决赛失败这一天,她回家抱着妈妈哭了一场,消化了情绪,又在村子的小路上奔跑练习。
那个争议判分很快被她抛在了脑后。这一次,她也学会了面对变数和失意。
7月初,这位新秀和小阿芝一起组队,代表越西县参加了凉山州的足球比赛。烈日下,两个女孩昂首上场,像两只飞鹰,张开翅膀。
作者丨陈鱼丸
设计排版丨咕
图片来源丨抖音
发表文章5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31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