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CREATIVE
05-20·阅读时长6分钟
今年618大促的预热刚开始,社交平台上的剁手攻略已如野草般疯长。
在美妆护肤这个修罗场里,最炙手可热的已经不是博主们用Excel表格制作的“各大品牌价格清单”,而是关于“怎么拿到最优护肤结果”的成分攻略,“以前囤货看折扣力度,现在囤货看成分配伍禁忌”。
在抖音平台,#科学护肤 话题已经累积有44.9亿次播放:“敷面膜多出来的是增稠剂还是精华液?”“皮肤科医生护肤书单分享”“实测A醇卷王”“玻色因主播套路揭秘”……不仅创作者从美妆博主为主到品牌研发人员、皮肤科医生等专家纷纷入局;内容也从护肤误区、产品评测到成分解析,主打一个有理有据,其中又属成分问题是敲黑板划重点之处。
这届年轻人,早已不再满足于囤货清单上的「买X赠X」,而是手持成分表,像调配化学试剂般,规划适合自己的护肤方案:早C晚A要搭配神经酰胺维稳,烟酰胺浓度超过5%就要亮红灯。他们既要实验室级别的精准功效,又惧怕看不懂的化学方程式;既渴望科学护肤,又苦于专业壁垒。
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的市场调研数据中也显示,“2024年中国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最关注的因素是产品成分(58.8%)和产品功效(41.4%);但同时,有超过三成的消费者认为,化妆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说明模糊和功效持续时间短。”当成分认知需求与市场信息不对称,国货美妆品牌亟需建立新的信任纽带。
在618大促抢跑的关键时期,中国国货美妆品牌应该如何化解消费者的“成分焦虑”,抓住机遇尽快破局?抖音电商的“中国好成分”通过前置化内容布局,给出了解题新思路。
近年来,美妆消费行为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兴起的“成分党”像精明的产品质检员,通过研究成分浓度、科研背书、临床数据等驱动购买决策。
这一趋势推动行业从 “流量驱动” 转向 “价值驱动”,但国货美妆却面临挑战:一方面,依托对亚洲肌肤问题的深度研究,国货在珍珠美白、山茶花抗老等领域已形成技术突破;但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国货成分的专业认知度仍较存在明显局限,品牌对活性成分的阐释常局限于专业术语,缺乏生活化类比与功效场景的直观关联,部分消费者更倾向于参考国际品牌成分表的标准化解读,而对国货特有的植物提取物复合配方缺乏系统性认知渠道。
这种认知鸿沟的形成,源于行业长期存在的 “双重门槛”。其一,成分传播的 “学术黑话”,也就是说,当品牌用一连串的化学分子式解释产品功效时,普通消费者的知识储备是难以理解其实际作用的。某国货品牌曾推出含 “羟基频哪酮视黄酸酯” 的抗老产品,尽管成分活性优于传统A醇,但因名称过于专业,市场教育成本激增。这就好比向没有专业背景的人讲复杂的科研术语,难以引起共鸣。其二,品牌难以建立系统的认知体系,单个品牌的成分故事在碎片化的信息洪流中容易被稀释,消费者难以建立更深层的认知。
而当618大促与“中国品牌日”形成共振,为破解这一困局提供了契机。作为全年最重要的消费蓄水期之一,抖音电商「中国好成分」通过平台级的专业内容矩阵,在消费决策的关键节点建立国货成分的认知坐标,从多个维度整合信息,让国货成分不再是实验室里的冰冷数据,而是看得见、听得懂、更适合中国人的护肤解决方案。
抖音电商对「中国好成分」的定位,超越了传统促销活动的范畴,而是以 “成分科学传播者” 的角色,通过 “内容基建 - 权威背书 - 场景体验” 的创新,构建消费者对国货成分的信任体系。这种创新体现在三个维度的突破。
01 内容基建:
用 “肌肤地图” 让成分价值可触可感
在信息过载的传播环境中,具象化的叙事载体是突破认知壁垒的关键。「中国好成分」推出的主题短片《中国人的肌肤地图》,创造性地将成分研发与地理空间关联——在云南哈巴雪山解析青刺果的修护密码,于浙江德清珍珠养殖场揭秘美白成分的形成机理,在海南生物实验室展现科技的研发过程。
这种 “成分溯源” 的叙事方式,将本土成分与地域特性形成强关联,不仅强化了“中国成分适配中国肌肤”的认知共识,更帮助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种下信任的种子,让消费者从成分溯源开始,逐步建立对国货技术实力的持续信赖。
02 权威背书:
打造 “产学研媒” 协同的信任链
在成分消费领域,“专业认证” 是破解信任困局的核心密钥。「中国好成分」组建的专家团,由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医生领衔,联合品牌科学家、研发师进行内容的深度共创。拥有38万粉丝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皮肤科于医生,在视频中讲解新疆光果甘草提取物对于美白的功效;而来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皮肤科白靖竹,则将浙江珍珠、云南青刺果、安徽灵芝孢子油等本土成分的作用,锚定在美白、修护、抗衰三大护肤刚需场景。
这种多维度的专业解读,在为活动建立权威认证的同时,也让消费者从“成分看不懂”转向“功效看得见”,通过专家拆解成分特性与肌肤问题的对应关系,大众能更理性地选择适合自身肤质的产品,真正解决护肤问题。
03 场景体验:
从 “功效宣称” 到 “眼见为实” 的体验升级
传统美妆营销往往止步于 “成分告知”,而「中国好成分」则将重心转向 “成分体验”。25个品牌以深入产地或实验室的直播形式,以颇具创意的场景设置、互动环节等,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
薇诺娜将直播间搬至哈巴雪山的云雾间,用镜头直观展示纳西族老人的青刺果采果技艺,“高原纯净科技”就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广告语,而是自然转化为“纯净成分”的具象认知;欧诗漫则是在德清珍珠养殖场直播开蚌,带领观众目睹珍珠从水域虹彩到美白多肽的蜕变,从而建立起用户对原料品质的信任锚点。
上:欧诗漫直播;下:薇诺娜直播
不仅如此,品牌的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和产品配方专家也纷纷进入自家直播间,通过“成分课堂”将研发过程与科研成果展示给消费者。
珀莱雅配方师在直播中解释“早C晚A需避免与果酸叠加”的机理,薇诺娜工程师则演示“青刺果油提取技术”的高原适应性。这种形式不仅缩短了用户从成分认知到功效信任的路径,也让其真正理解了国货成分的科学价值。
上:HBN直播;下:夸迪直播
当参与「中国好成分」活动的商家店播爆发系数高达108%,相关话题总播放量超过2.2亿,一个清晰的信号已然浮现:美妆市场的竞争,正从“讲好变美的故事”,转向“谁先破解了中国肌肤的化学方程式”。
今年618,美妆行业的竞争规则已然悄悄改变。比起疯狂降价,各家品牌更拼谁能用真材实料的成分说话。抖音电商「中国好成分」活动,用事实加强了这一结论的含金量:如今,消费者是需要被真诚打动的伙伴。当品牌把实验室里的成分研究,变成短视频和直播间里看得见的医生科普和现场测试,那些难懂的化学分子,就变成了“看得见的信任”。
由此,针对美妆品牌历年来硝烟弥漫的大促营销,我们也收获了一些新的启发:
首先,在时间点上,品牌需要前置化对消费者的认知教育。如今美妆行业竞争白热化,尤其是618期间,同类产品信息铺天盖地,因此,在大促来临前,提前帮助消费者建立关于成分的认知基础,至关重要。一份简单易懂又科学专业的成分教学,通过各种内容形式,能让品牌帮助消费者理解关于成分知识的痛点和难点,完成知识沉淀,才能确保大促期间的转化效率,不至沦为空中楼阁。
其次,在表达方式上,品牌要学会“讲人话”,真正让消费者理解各种艰深晦涩的技术术语,究竟意味着什么。向消费者进行成分科普最难的,是让专业的技术术语变成易于理解的生活化语言,「中国好成分」的突破口,就在于将技术参数转化为可感知场景——当实验室数据具象为“雪山植物夜间修护”“珍珠层碳酸钙防晒”等生活化的场景表达,成分价值才能真正穿透用户心智。
再次,品牌要有“长期主义”的思维,注重对多样化美妆消费群体进行系统且长效的运营。如今,护肤早已不是女性专属,美妆消费群体越来越广泛,短期流量收割的思维,只会伤害广泛的愈发理性的消费者,并不适合美妆品类的高复购特性。而品牌通过持续的内容互动培养用户习惯,在真挚的场景中建立起广泛的信任,才能在复购周期中持续收获增长。
Ending:
618不是终点,而是品牌将“成分信任”锻造成“品牌信任”的起点。在抖音电商,中国美妆品牌不仅借助丰富的内容创作手段,将科研成果快速触达目标用户,从而实现营销目标,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消费者长期的信任和价值挖掘空间,由此树立起更专业的品牌形象。
当专业的护肤知识以一种温暖的形式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中国好成分以一种真诚的姿态走进消费者心中,国货美妆品牌,自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作者 | 赵姗 刘小伍
编辑&排版丨沈艺超
图片来源丨视觉中国 抖音电商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实验室》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发表文章16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