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10分钟
“作业写到晚上十点,孩子边哭边抄课文”“家长辅导数学题,血压飙升送急诊”……这些看似夸张的段子,却是许多小学生家庭的真实日常。
小学学习阶段是为孩子整个学习生涯打基础的关键阶段,研究发现,在孩子3~10岁时,正是培养他们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最佳黄金期。而小学学习阶段也是家长参与度最高的时期。
《银河补习班》剧照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习问题随之出现,困扰着无数家庭。即便在“双减”政策落地后的今天,小学生的学习困境也并未消失,而是以更隐蔽的形式存在着:
●“学不动”:学习动力枯竭
不少孩子对“为什么学习”的答案仍然停留在“为了考好大学”等遥远目标,缺乏当下能感知的意义感。某机构调研显示,83%的小学生无法说出3个与自身相关的学习理由。
●“学不会”:学习方法低效
面对日常学习,抄写多遍仍记不住生字;不停“刷题”但成绩毫无起色,很多孩子陷入学习方法低效的陷阱。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地方的学校教育依然侧重知识灌输,很少教授“如何学习”的元能力。
●“陪不好”:家长陪伴变质
家长本该是和孩子一起探索知识奥秘的伙伴,却变成了举着计时器紧盯错误的“作业警察”,本该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却变成了直接给答案“别磨蹭了就这么写”,剥夺思考过程。根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5年发布的《家庭教育白皮书》,78%的亲子冲突源自学习陪伴。
电影《学霸》剧照
“被填满的时间”“单一的评价体系”,让孩子的学习乐趣逐渐流失,家长既心疼孩子劳累,又不敢减少学习投入,“卷不动又躺不平”。
这代家长和孩子正在经历“教育范式转换”的阵痛——过去“时间+金钱=成绩”的简单公式已然失效,但新的教育认知尚未建立。家长在素质教育和应试压力间摇摆,孩子在求知本能和外部评价中撕裂,最终形成“越努力越痛苦”的困局。
更值得关注的是,造成这种困局的根源往往被简单归因于“孩子不努力”或“家长不负责”。而一位深耕小学教育近30年的特级教师,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李怀源:从一线教师到“教育破局者”
李怀源的名字,在教育界并不陌生。
李怀源老师
他做过10年班主任、10年校长,深知孩子们“不爱学习”背后的真相,有着十分丰富的一线教育教学经验,熟知小学生学习现状与家长诉求。
他现在是北京教育学院教授,也是北师大教育博士,他说,之所以选择当学院教师,是因为“做班主任只能影响班里的几十个学生,做校长只能影响本校的几百个学生,现在选择做培训教师的人,希望通过这些教师影响更多学生。”
他一路工作,一路求学,关注中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主持国家级课题,想成为像陶行知、叶圣陶一样的人,将“学做教育实践家”作为终身的梦想。
他从未脱离过教学与课堂,很快就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也将最新的教育理论、最实用的学习方法传授给更多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以及广大小学教师。
李怀源老师线上线下部分直播对谈
在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李怀源老师深入洞察了当代小学生面临的学习困扰。他深知,许多孩子并非不爱学习,而是被不当的学习方法所困——有的学生反复抄写生字却总是记不住,有的面对数学应用题时一筹莫展,有的在写作文时咬着笔头半天写不出一个字。
李老师也清楚地看到,这些学习困扰背后往往伴随着家长的焦虑与无助:有的父母每天花费数小时陪读却收效甚微,有的在辅导作业时忍不住发脾气后又懊悔不已,还有的在“严格管教”和“快乐教育”之间摇摆不定。
正是对这些真实困境的深刻理解,正是这种“既懂课堂又懂家庭”的双重视角,促使李怀源老师将自己多年的教育智慧凝结成《学习之书》3册,为处于迷茫中的小学生和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真实调研,收集最棘手的学习问题
《学习之书》的编写,从身处信息时代的孩子们的真正需求出发,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真实调研近30省市自治区的小学生家庭,从孩子和家长那里征集了很多实际的问题,并从中筛选出小学生家庭更为关心的高频学习问题共计110个,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类回答。
这些问题一类是关于“我为何学习”的,就是对学习的认识与情感方面的,共计32个问题;一类是关于“我如何学习”的,就是学习的方式、方法方面的,共计35个问题;还有一类是关于如何成为“有效的陪伴者”的,就是家庭环境、家长伴读方面的,共计43个问题。
部分目录
这套书的出发点不是贩卖和制造焦虑,而是尽可能地解决问题。因此,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李怀源老师基本遵循这样的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是什么”是对问题进行判定,“为什么”是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怎么做”是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公认高效的“费曼学习法”贯穿全书
在《学习之书》中,李怀源老师创造性地将世界公认的“费曼学习法”转化为适合小学生的实用工具,让这一高深的学习理论变得生动可操作。“真正的学习不是往脑子里塞知识,而是让知识变得简单到能教给别人。”这就是所谓的“以教代学”,也是费曼学习法的核心要点。
比如在回答是否应该将作业借给同学抄时,李怀源老师建议孩子们可以给不会的同学讲解问题,自己当小老师,在给别人讲题的过程中,孩子们自己的思路也会更清晰,或许还能启发自己想到新的解题思路,“以教代学”,一举多得,让孩子在角色转换中主动思考知识的本质。
在《有效的陪伴者》中则指导家长如何运用费曼学习法,教家长有意识地让孩子做“小老师”讲一讲课堂上都学到了什么内容,并提醒家长在“听课”时要认真对待,若听不懂,可以更多追问孩子。这种互动既让孩子巩固了知识,启发了思考,又培养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双视角设计,覆盖孩子学习全链条
《学习之书》站在孩子和家长两个角度,从根源、方法、家庭帮助三个大方面入手,将内容划分为3册:《我为何学习》《我如何学习》《有效的陪伴者》。
《我为何学习》深入剖析小学生的学习困境,给出简单实用的解决方案,让孩子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彻底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我如何学习》针对最困扰小学生的学习问题“对症开方”,让孩子从“学不会”到“会学习”,一键解锁高效学习的密码,有效提升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效的陪伴者》针对关乎孩子学习与成长的种种教育困惑,既提供情绪价值,又提供实用方法,助力家长成为孩子成长之路上的温柔后盾。
一问一答+幽默小漫画,阅读无压力
《学习之书》这套书特别懂现代小读者的阅读习惯,“问答+漫画”的形式,让学习变得轻松又有趣。
给孩子的两本《我为何学习》和《我如何学习》中,翻开任意一个问题,先是李怀源老师亲切简洁的回答,然后是一幅让人会心一笑的小漫画。
每个问题解答控制在3页以内,短小精悍,坐公交、等餐时就能解答一个小困扰。
90后新锐插画师用他们独特的幽默感和贴近孩子心理的笔触,将那些让小学生头疼的学习场景,统统变成了让人忍俊不禁的趣味漫画。这些漫画不是简单的插图点缀,而是用视觉语言重构了学习体验,让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正如一位小学老师反馈:“这些漫画就像学习路上的‘开心果’,让孩子们在忍俊不禁中记住了方法。”这或许就是《学习之书》最巧妙的创新——用年轻一代的语言,解构了传统教育的沉重感。
除了干货满满的内容,装帧形式也比较符合当下孩子的审美趣味,虽为平装,却不失质感,也特别适合作为礼物送给需要的小学生朋友和家长朋友。
内文双色印刷,小巧的开本,拿在手里毫无负担,方便携带,翻阅也十分舒适。
总的来说,《学习之书》是一套每个小学生家庭都应该入手的书,它不仅教孩子有方法地爱上学习、有策略地解决问题,也帮助家长成为孩子温柔而坚实的后盾;不仅解决学习情绪问题,还解决学习本质问题;不仅提供情绪价值,也能提供实用价值。
在教育的“军备竞赛”中,李怀源提供了一种回归本质的思路:学习不是为了打败别人,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教育需要一天天的积累,改变也是一点点发生的。所以,期许大家也不要存在“药到病除”的幻想,这更有利于我们保持平和的心态,认清现实,帮助孩子一步步地成长。
或许,这套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方法,更在于它让家长和孩子明白:教育的目标,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不去期待一个完美的孩子,或许就能拥有一个更好的孩子。
发表文章52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972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