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幻想“成为更好自己”的普通人,是如何一步步被“心灵组织”洗脑的?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4-07·阅读时长31分钟

174人看过
只是当你身处其中,想要挣脱太难了。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前段时间,曾出演过《放羊的星星》等多部知名偶像剧的台湾艺人李威,卷入发生于台北的“精舍信徒死亡案”,与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中的情节如出一辙,引起舆论哗然。
这起命案,再次将台湾“心灵组织”推上风口浪尖,说再次,是因为光去年以来,台湾的大众舆论场就已经出现了好几轮关于心灵组织的讨论。“身心灵”概念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普遍意义上理解,是指从身体、情绪和思想观念三个层面介入,通过生理——心理——精神互动,以促进团体成员达到全人健康为目标的心理辅导模式。
我采访的一位台湾律师游嵥彦告诉我,他接到过不少关于各类“心灵组织”相关的法律委托。比如曾有当事人告诉他,自己的妻子信奉道场师傅后,倾尽家财供奉,还与他离婚,跟着师傅去修行,并在离婚后再也没露过面。后来游嵥彦才知道,这位前妻把积蓄、感情和身体完全奉献给师傅后,师傅却销声匿迹,前妻也不敢再与前夫联系。
游嵥彦还接触过另一案例,一位经济和生活压力很大的单亲妈妈加入某“心灵组织”团体后,该团体从陪伴她、倾听她,帮她照顾小孩,发展到要求她捐赠金钱,与小孩分居,殴打小孩,甚至将其小孩长期虐待致死。而长期身处“心灵组织”内的妈妈,是冷眼旁观小孩死去的。游嵥彦说,作为同案共犯被收押后,这位妈妈一开始表现得很平淡,直到开庭后才惊觉,自己的孩子已真的离世。
并非所有的台湾“心灵组织”都导向如此悲惨的结局。在台湾,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新时代运动”,强调转向心灵审视,是“心灵组织”出现的源头。台湾最早的“潜能开发机构”是1987年成立的“真善美生命潜能研修中心”,提供各种父母效能训练(PET)、领导者效能训练(LET)等课程,这些课程也被现在流行的心灵组织继续沿用。从台湾发端后,心灵组织也被渐渐被引介到大陆,从深圳地区扩展向全国。
因此,我们也找到两位曾亲身加入过“不良心灵组织”的当事人,请他们聊聊,在生活的变故或迷茫中,在“成为更好自己”的期望下,他们如何试图寻求帮助,进而深深陷入更大的痛苦,最终又如何意识到,心灵课程本身是一场“骗局”。



记者|王怡然
编辑|王海燕


01
福尔思庭


2022年初,我和男友的关系变得紧张。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怀疑是不是自己性格太强势直接了我去进行了咨商(注:心理咨询)感觉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我感到越来越迷茫。
我是一名活跃的自媒体博主,youtube上有24.5万粉丝。当时一些youtube上的创作者和身边的学长姐给我推荐一个身心灵课程,ask心动力”他们说,课程虽然过程比较痛苦,但是非常有用。并且特意关照,课程内容保密,需要自己亲自感受。
以前没有接触过这类课程,在网上也看到一些负面评价,那时我状态,就像一个溺水的人,出现一根浮木就想紧紧抓住。
《女心理师》剧照
第一节课,导师说,有些人说我们课程是“老鼠会”、“传直销”,但你们需要自己去体验。听到倒是这么直白地讲出负面评价,我的防备心一下就被打破。当时,有名同学因为公司开会来迟,和导师吵起来导师说:“让我们鼓鼓掌送这位同学”。那一刻,我的感觉是导师尊重同学,那名同学却很固执,不愿改变自己。
按照导师的说法,这个课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我的体验特别好,通过导师设置的活动,我也看到自己自大固执的一面。我想,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我才出现感情问题,变成现在这样。
到了第二阶段,一切变得不一样了老师开始无差别攻击我们,不管发生什么,一定是我们身上存在问题导致的。当时我们玩了一个叫做“生命之船”的模拟游戏,模拟船撞冰山,即将沉没,每个人有20的时间讲述遗言,最后大家投票选出6个可以活下来的人。
我很真诚讲了遗言活了下来导师把所有人都骂了一遍,骂不积极讲遗言的人,轻易放弃生命,不努力争取。下来的人,竟然不帮助人活下来,还引申到,我们对身边真正过世的人也很冷漠,毫不在乎。我后来意识到,如果有人的确有过这样的经历,就会一下被戳中。
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整个第二阶段的课程,有各种游戏,有些指向亲子关系,指向性格,但无论哪种场景,导师都会让你回忆出相关经历,然后告诉你,正是因为你的问题,才有这些(不好的)事情发生。
第二阶段的课一共上了5天,每天早上七八点去报到,晚上经常拖堂到凌晨一两点,回去还要写功课,动辄要写两三个小时。就是在这样高度疲惫的状态下,我逐渐接受了这种责怪自己的思维方式并且真心觉得,这些课程点醒了我。
《爱情公寓》剧照
到了第三阶段,课程更长了,要持续三个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拉人来上课拉人对我来说并不难,甚至在第三阶段开始之前,我就拉来了6个人,到课程上完,一共拉来了20个人。我真心觉得课程,想分享给他们。
但攻击还在继续。老师说,我自己有能力没有用,因为我没有能力带领所有人前进我在课程里担任班长,老师说,你管理不好这个班,也管理不好员工。还说我没有格局,经营不了大事业,所以工作室员工才只有不超过4个人。就这样反复刺激我。我其实根本不需要一个大的团队但那时,很多事情我自己没想明白,又觉得应该虚心受教,于是我认为,导师说得太对了,就是我的性格和格局导致团队发展不起来。
后来我才想起,上课前,我们就被要求填写过一个详尽的表格,讲述自己感到困惑、迷茫的事情。我当时写,自己和弟弟关系不好,弟弟怪我赚钱能力强,对他太好,还雇他当员工,导致他现在很“摆烂”。导师也说,我弟弟变成这样,是我身为一个姐姐无能,又联系到拉人上课,说我无法帮助身边的人变得更好。他说,这就是我一辈子的课题。我现在能反应过来,别人活不好,干我什么事啊,但当时我就觉得,别人不好确实是我的问题。
图片《周处除三害》剧照
当时,我不仅分享,还主动借钱给朋友来上课,前后借出去20万元台币,而我以前,是从来不借钱给别人的。我还自费给公司3个员工包括我弟弟都报了课程,真心希望他们来上课,学到东西。对那时候的我来说,出钱让他们加入这么好的课,就是我帮助他们,让身边人变好的方式。
我们身上开始出现一些自己浑然不觉的变化。比如我和弟弟一起上完课回家,会拥抱家人。我家向来关系疏离,家人们立刻觉得很诡异,问我们是不是加入了什么“邪教”?我们立即反驳,还不遗余力建议他们也去上课。
但实际上,在课程中,因为那些攻击与伤害,我时常感到特别痛苦几次,我都在想要不要离开。我以前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但那时,我发现自己无法做决定,我去问课程里的朋友,要不要一起走。结果大家都劝我,说大家都经历过那种痛苦,坚持下来,就会获得成长。那种氛围使人觉得,如果我离开,就意味着间接告诉所有人,我是个没用的人。后来也有朋友遇到相同的痛苦,我把这套宽慰的话语,又告诉了他们一遍
《欢乐颂》剧照
最后,我合理化了这一切,甚至在课程结束后,报名去当志愿者助教。到了这一步,终于出现了我最不能接受的事情。在我看来,助教发自内心想要帮助人,是需要经过遴选的。但我发现,有些我觉得很糟糕的人,也可以成为助教助教还有kpi”,要保证多少人下一阶段课程,不达标,会被惩罚。
我完全无法接受这件事,我一直觉得助教是真心对我好,才愿意继续上课的没想到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kpi这次,我终于选择退出,不再继续做助教。
课程结束后我陷入漫长的痛苦,状态时好时坏,觉得自己为什么总也做不好。八个月后,我去做了一次咨商,我说了很多,咨商师说:“我发现你一直都在怪自己”。我被吓到,突然觉得,对,我为什么要一直怪我自己呢?随后,在经历一次次咨商我越来越找回自我意识之后,意识到问题出在课程上,是我上的课程摧毁了我过去的价值观与自我认同。
我现在反思,像在我们台湾地区,因为从小耳濡目染,我们遇到一些人生困难,普遍都会去求神问佛我弟弟就是个“超级佛教徒”,会每月拿几千块去供奉师傅。所以接触到这类心灵课程,根本不会去想太多,只觉得这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一种可能。现在如果再去上心灵课程,参加之前,我建议,一定要问清楚,参与的是什么,每天上什么课,如果连课程内容都要“保密”,不要去靠近。
02
胡宇阳


我是一家科技公司的老板,继承家业,生活没什么压力。
202110月,那时我分手了一年多,一直没太走出来,感觉生活也没什么重心。有天晚上,一位朋友突然来找我,邀请我一起上一个叫“legecy”的机构办的心灵课程,说是心理学家设计,主打体验,学到的思维工具可以永远受用。我很爱自我提升,经常上商业课程,虽然没接触过心理课,但我想,课程总不会是坏的吧,几乎没有考虑就答应了。
第一阶段课程是五天,28千台币,同期两个班,每班60多个学生,在一个没有窗户的地下室里上课。课上只一个老师和几名“志愿者”助教,没有教材,只发了马克笔和白纸。这种“简陋”的条件和我以前上过的其他课完全不一样,我第一反应是他们应该蛮赚钱的。我想着来都来了,就积极投入。一开始,课程很轻松,会玩些“红黑游戏”、“信任游戏”之类的,没什么犹豫,我就报了下个阶段课程。
结果第二阶段一开始,因为一件很小的事——前面等太久不知道在干嘛,我就说大家要不要去上厕所我就被骂了。随后,我忘记老师当时是怎么引发的话题,就记得他开始挖我的过去,说要找到我行为的根源。我蛮爱分享的,顺势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
后来,每个人都会轮流讲出自己的故事,同学们自然同情你,支持你大家就这么在一起回忆,流泪,每天从早上9点上课上到凌晨1点。如果有人不想继续上课,其他同学都会把他留下
图片《装腔启示录》剧照
这个阶段,老师总在不停地批评我们,并引导学员也互相批评,甚至演变成同学之间互相骂,说这才是对对方好。比如你感觉有人课程不够投入,你就要过去跟他说,我体验到你跟大家有疏离,我体验到你的防卫心很重。老师会告诉你,你骂他,对他没礼貌,是因为我爱他,关心他。结果有些人也用这种方式,去跟亲朋友讲话,别人当然觉得不舒服。于是上过课的人就更形成一种“小圈圈”了。
这个阶段里,还有一个内容,通过角色扮演,实现“自我突破”。我被分到“和尚组”,剧情是和尚蜕变牛郎,所以我要脱到只剩内裤,当众“牛郎舞”。我现在都不知道为什么,当时能够接受这件事
回想起来,可能因为第一天就开始用“连坐法”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team”的概念,而且大家互相揭露过过去,批判过彼此,已经很亲近了,所以抛却了所谓的羞耻心,甚至觉得好玩,像开party一样。到了第四阶段,这种表演“升级”为要当众表演自己怎么做爱,怎么杀人
第二阶段的课程内容是“认识你自己”。课程快结束时,导师会给每个人分一个口号,每个人都要当着全班的面大声念出自己的喊出来,直到筋疲力尽,全班都站起来,才能通过。我记得我当时分到的口号是,“我是一个真诚负责任爱冒险的男人
这样一通喊下来,大家都特别亢奋,全班齐呼,我们要一起走下一个阶段那种群体氛围感染下,很多人都会继续报名,有人还会为了上课临时去借钱。
这个课程,传统来说,只有三阶段的课程,但这个组织还出了一些“衍生课”,33万多块台币一节。“衍生课”是一些主题课程,比如我就上了“大师课”和“武士课”。大师课教你跳脱出情绪,找到自己的使命。武士课像是第三阶段的预备课,讲“企图心”,说只要你企图心够强,猜拳就会赢,输了就表示你企图心不够,你就会去死。里面的人全信了,有人甚至认为自己上完课可以控制红绿灯。
第三阶段的正式课程是“如何成为一个领袖”,核心观点是,对世界有贡献所以你要拉来三个人上课这是一个很奇怪的转折,但那时,我们的思考仿佛被“剥夺”了,对课程,只剩下遵守和离开两个选项。
我后来回想,它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每阶段课程开始,老师都会十几条课程守则问大家愿不愿意遵守,不愿意遵守的可以离开教室。有会提问,遇到车祸或临时有工作,不能准时上课怎么办,老师从来不回答,他只会把守则再念一次,问有没有问题。就这样反复,直到你不再提出疑问。
这是我最痛苦的一个阶段。导师不停强调一个词——企图心。如果你告诉导师朋友不愿意来上课,他会说:“你不想让他前进了吗?你是不是害怕你跟他关系被破坏你不想让他变好”。还会说:“只要你有100%的企图心,你什么都达得到,方法不是问题”。我其实觉得,这个理论很荒唐,甚至去和助教吵架,问他:你去找一个男生,让他跟你结婚,你用你100%的企图心展现给我看。难道那个人没有选择权吗?
但她还是会反复提醒你,你最开始写的三个目标人选。让你觉得,一切都是你自己选的,他骂你,是为了你好。正是为了拉人,我当时跟我妹妹大吵过一架——因为我邀请妹夫来上课,他答应了,妹妹不想让他来。我就只觉得,他都答应我了,你为什么要阻挠,就吵了起来。
《三十而已》剧照
当时,我家人都觉得我很奇怪,因为在生活中,一直蛮温和,很少强势要求其实我始终觉得,你这样让人不舒服,是不可能打动别人的,我就用自己的方式,只是真诚邀请。我也确实“超额”完成了任务,拉来了6个人,我就想,你看,为什么要那样呢?
或许,就是因为我思维和课程理念的冲突,到了后来,我感到状态很不好上完课我时常感到很亢奋,又很空虚,于是做了很多冲动的事,比如跑去找前女友,去八大场所很多钱,负债很多状态太差,甚至去看了心理医生,确认我患上了忧郁症
拉人阶段我虽然很不爽,课程结束时,我却很感动。他们找了家人录音,展示了我们小时候的照片,助教还夸赞我们邀请了很多人来上课,甚至专门写下感谢。在连续三个月的高强度负面沟通后,在这种结尾的氛围里,我产生了强烈的荣誉感,觉得自己坚持走完三个阶段课程,是学到东西了的。
2023年,离开课程,我虽然渐渐回归理性意识到这个课什么帮助,生活还是那样,甚至更糟。但一名助教力邀我上第四阶段的课时,我又去了。助教说,这个阶段内容是“认识自己的黑暗面”。我想,是不是前面的课程没有触及本质,这个阶段可以学到更重要的内容呢?
图片

《周处除三害》剧照

此处可以讲个插曲,上完三阶段课程不久,我公司的一名前员工推荐我去另一家上课。她说:你看你上完那个课变得这么奇怪,这个课不一样,一定能让你变得更好。我当时心想,你工作好好的,上那个课非要离职去卖保险,到底谁奇怪啊?但她软磨硬泡,我还是去了,就想看看哪里不一样。结果上了发现,全部都一样,话术一样,就连做的游戏都是一样的。
回到我上的legecy”课程,当时第四阶段我已一半,我看到一名youtuber发的视频,介绍说这个课程前身是美国John hanley 创办的lifespring,比起课程,还批判它像“传销”,甚至“邪教”,是在通过精神控制发展学员。
看完视频,我立马去搜索了更多相关的内容,发现有一个名叫《谁叫你不乖》的纪录片,讲到三阶段课程被用于一个青少年矫正营来洗脑康复。我像一下子“醒悟”了。之前我对我一直把它当一个心理的课程,所以不管什么感受,我都很相信它代表着成长,从没有想过,我那些不好的感受,是课程本身的问题。
我把这些问题拿给老师,问他们的课程有什么心理学依据,他们就像当初反复念守则一样,不回复任何问题。我的同学们站出来反驳我,说:“我们很有收获,难道这些是假的吗
《谁叫你不乖》剧照
此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个事情很简单,花了这么多钱,又没有什么效果,这本身就是一种答案。只是当你身处其中,想要挣脱太难了。
(文中胡宇阳为化名)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排版:初初  审核:小风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图片

大家都在看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
图片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969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