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竹影西行:从扶杖到手柄,一支竹的时尚迁徙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4-07·阅读时长15分钟

120人看过
Gucci Bamboo 1947竹节手袋的故事

也许,没有哪款包比Gucci的竹节手袋更令人浮想联翩。


若想理解过去七十多年来从社会环境到时尚流行的影响和变化,Gucci Bamboo 1947系列竹节手袋可作为一扇窥窗——从二战后百废待兴的年代,到好莱坞生机勃勃的黄金时代,再到前沿的国际秀场直接影响着流行风尚的今天,它超越了佛罗伦萨工坊的匠艺本源,潜藏着时代的记忆。




灵光乍现的时刻


它的诞生与战时的匮乏状态相关。物资封锁的状况直接影响着设计师的创作思路,就像近期奥斯卡获奖影片《粗野派》中犹太建筑师拉斯洛流亡美国后全新的设计思考与材料表达,背后有着数位艺术家的缩影:建筑师马塞尔·布劳耶、恩诺·格德芬戈、艺术家马克·罗斯科等。生活在巴黎的中国画家常玉,在当时则因贫穷无法雇佣模特,而转向了静物绘画,也因此形成艺术生涯晚期最具代表性的个人风格。同样面对着取材考验的,还有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Gucci工坊。


1950年佛罗伦萨Gucci工坊的制作场景,工匠们在这里用心打造每一件臻品


资源空间可以被压缩,但想象力无法被抑制。越是匮乏,就越是有灵光闪现。


据说品牌创始人Guccio Gucci先生之子Vasco Gucci是位竹手杖爱好者,家中收藏的竹手杖启发了工坊的工匠。经过一系列设计与实验后,工匠决定采取“竹”这一在时尚设计领域中前所未见的材质,于1947年打造出了首款竹节手柄包袋。Bamboo 1947系列竹节手袋自此出现,其标志性的弧形竹节手柄既是手袋的名称来源,也是其灵魂所在。


一经推出后,竹节手袋便铭刻在时代的记忆中。


1963年,一款竹节手柄包于佛罗伦萨维琪奥宫前留影,见证Gucci与这座艺术之城的不解之缘


50年代,影响了特吕弗、安东尼奥尼以及林克莱特的现代电影《游览意大利》中,英格丽·褒曼一出场便手拎竹节手袋;60年代,瓦妮莎·雷德格雷夫拎着它的身影,成就了电影《放大》的时髦造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70年代,竹节设计从手袋拓展至配饰及其他领域;80年代,比利时前王后宝拉成为其拥趸者;90年代,戴安娜王妃不论正式场合的经典造型还是亲民的休闲造型,都乐于选用竹节元素的手袋搭配。


一支竹节,为何能成为时代宠儿?




东方竹影


对于东方人来说,不可无竹,竹是生活,也是意象。李安拍《卧虎藏龙》时,一边暗想当年竹林七贤如何对谈、观点交锋,一边将武打剧情的高潮背景设置在竹林中,凌空之姿与竹影交错,蔚为大观。


亚太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区,而中国的竹种占比大约为世界竹属的一半。 具上古神话色彩的《山海经》中,所叙述的有竹的山则有近三十余处,成书约公元460年的《竹谱》中记录的竹种超过七十种,之后的《笋谱》《续竹谱》《花竹五谱》各有不同的增补,关于竹的写作是古代植物学记录中最古老且具有连续性的。


在东方文化中,竹不仅是植物,更是精神象征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深入中国探索竹文化,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感叹,没有任何一种植物像竹一样,在中国历代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中能够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竹”是古老的象形文字,《说文解字》中有竹部的汉字达145个,这些汉字涉及方方面面,丝竹之乐中的瑟、筝、笛、笙、箫、尺八、筚篥、箜篌皆来自竹;农耕文化中从播种棍、竹锄、薅马、覆壳到风车都以竹为材;发明技术中的造纸、制茶、酿酒、制盐、纺织,到日常的吃穿用度、军事的竹哨弓弦,无一不是关于竹的用处与文化——竹可造物,亦是文脉。


而Vasco Gucci先生收藏的竹制手杖的来源,极可能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手杖也称扶杖,来自扶竹,又名“邛竹”,原产于四川邛崃,王羲之曾写《邛竹杖帖》,《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了张骞寻找古蜀人制作的邛竹杖的经历:“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此后,竹制手杖通过南丝绸之路抵达中亚与西亚,又通过地中海沿岸延伸至欧洲,成为欧洲贵族喜爱的异域珍品,Vasco Gucci先生家中的竹手杖想必不乏有来自东方漂洋过海的经历,又或者极度受到了当时东西方贸易文化的影响,为Gucci的设计创意埋下伏笔。


宋拓《临江帖》中的晋王羲之《邛竹杖帖》,这幅书法作品记录了源自四川邛崃的竹制手杖如何流传千里


一段竹与西方的传奇悄然萌发,竹子不再只是材质,更是文化的信使。这一设计不仅是应对资源不足时的灵感之想,也是东西方美学碰撞的隐喻——绿竹猗猗,东方的“竹”象征虚怀若谷的君子气节,西方则将其转化为时代典藏的美学符号。这种文化间相互影响的印痕若是在早些世纪,大概不可能出现。


这股随机应变的时代精神,所激发的改变微妙而悠长。当Gucci将目光投向东方后,竹不再是文人书斋中的精神图腾,而是承载起手作的温度,化身为现代都市的优雅象征。




80年,不灭的火


Bamboo 1947系列竹节手袋最早的设计草图,诞生于1945年,工匠于1947年使用制作马鞍的皮革将Gucci的第一只竹节手袋打造而成。


自1947年至今,竹节手柄的制作一直由位于佛罗伦萨的Gucci工坊里的匠人纯手工打造而成。工匠先是精选匀称无瑕的干竹枝,经浸润后,淬火烤炼可弯曲成优美流畅的半圆弧形,随后工匠会将这样的形状固定下来。待竹节手柄的形态稳定后,涂覆多层天然漆料并反复烘烤,最终形成温润的金褐色光泽。过程中,从纸质模型到37个单一皮件的塑形组装,历经428个步骤后才得以成型。不同的工匠各负责不同的处理程序,每个人都曾在学徒岗位历练多年,并在随后专注负责自己的工序岗位。


滑动查看更多

Gucci工坊中竹节手柄的制作工艺,传承了东方竹艺与意大利奢侈品制作的精湛技艺


这一抹火焰,始于第一款竹节手袋,到现在不曾熄灭。每一痕烤制的印迹、每一寸竹节的弧度,都凝结着手工的温度与时间的沉淀,将竹从自然之物变换为时尚元素。工坊匠人的执着之心,用双手与时间对话,让它的传奇弧度与非凡工艺跨越世纪。


而制作包身时,技法娴熟的工匠先是将皮革切割,然后根据版型缝制,包盖与包底制为弧形,包身前后采用风箱形(soffietto),通过木制模具为包身定型,再加装金属饰件。不同尺寸大小和材质版本则有更细化的处理工艺方式,在“ ONE-OF-A-KIND”系列中,手绘的Gucci Flora花卉图案,每层色彩均由品牌工匠耗时逾5到13小时不等逐层施绘;若是在花卉图案上点缀钯金色饰面铆钉,或用以錾刀技法手工雕凿皮革浮雕装饰,整个过程则需要技艺精湛的工匠以极高的专注力,再耗费12-13个小时完成。细节的绘制与制作完成后,每只包袋大约还需要五小时的组装时间。


滑动查看更多

工匠采用风箱形(soffietto)工艺为包身定型,每一处皮革边缘的处理都体现了品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


当时尚浪潮以周为单位迭代产品时,佛罗伦萨的Gucci工匠团队仍然保持了竹节手袋最初的制作传统,等待竹在自然中的生长,在火焰中的历练,在工坊间的逐步造就,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造物原则就在于此。在海德格尔看来,技艺是再珍贵不过的,掌握技艺的工匠不仅对事物有着精通和理解,这本身也是一种美的产出和创作,动力机械出现后的现代技术,则变成了一种压平生产者和产出者的构架。当造物的视角和经验回到眼前,回到手中,工坊中的日常之美也就回到了现实生活。


真正的匠艺,可以无视机械时代的效率至上法则,延续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工坊”作为知识生产中心的传统,在传承中完成了深化与前行。正如本雅明所言:“灵韵(Aura)诞生于此时此地的独一无二性。”




永恒流动的符号


从1947年的第一只竹节手袋,到2025春夏系列中的焕新创作,永恒的经典,不断启发着创作者的本能,用创造力连结过去、现在与未来。


每一代的创想与诠释,都在为竹节手袋注入新的叙事维度。竹节手袋的元素,在时间中演化成为了Gucci的风格象征与审美语汇,这既是佛罗伦萨工匠精神的延续,也是时代浪潮的见证;既陪伴着英格丽·褒曼、伊丽莎白·泰勒、瓦妮莎·雷德格雷走过好莱坞的黄金时代,见证了她们的优雅与风华,如今,它又以全新的面貌,在国际秀场上引导着Z世代的审美风向。


电影《意大利假期》剧照,英格丽·褒曼手拿竹节手柄雨伞与竹节手袋优雅地步入饭店


Bamboo 1947系列竹节手袋始终在“传统与颠覆”的张力中演进。在品牌2025春夏系列中,竹节手袋展现出随性的、更当代的气质。竹节元素或结合了皮革、漆器和有机玻璃等多元材质;或以绘画技法重新演绎包身印花;或通过现代珐琅工艺呈现出珠宝的美感,与1960年代廓形的宽肩夹克相辅相成。而天然竹材的延用、多样材料的尝试以及工匠的慢节奏生产,在细节中流露着品牌文化中不变的匠意。


品牌的历任创作总监都曾以竹节手袋为灵感元素进行焕新创想,Alessandro Michele曾在Gucci 2017秋冬秀场上,以一款简约明快的白色竹节手袋作为开场Look出现;2020年与导演Gus Van Sant(格斯·范·桑特)合作迷你时尚剧《无边序曲》,竹节手袋作为角色日常穿搭的核心配饰;在2022年焕新的Bamboo 1947系列中,则加入可拆卸包带设计,亮色图案正呼应着它天马行空的热情与想象力。


时尚剧《无边序曲》中,竹节手袋作为角色日常穿搭的核心配饰


Frida Giannini则将竹节手袋视为一种突破性元素,在2010年春夏推出The New Bamboo系列,延续佛罗伦萨工作室的13小时手工制作传统之余,将组件数量增至140块,增加更多功能性结构;2015早春系列中,则进一步推出拼色皮革款式,以波西米亚风格强化浪漫的都市风格。


Tom Ford大胆地在2002春夏系列中将竹节元素融入高跟鞋的鞋跟设计;2003春夏系列中,竹节手柄与花卉图案呈现出刚柔并济的意趣,经典的竹节元素则化身装饰出现在包袋上;2004春夏系列中,金属扣与竹节结合的包链更加自由与摩登。


将传统竹节转化为鞋跟,既保留了品牌标志性符号,又展现了创意无边界的想象空间


Bamboo 1947系列竹节手袋既和历史有关,也在风尚中变幻,纯粹与丰富性并行,令人无法忽视它的风格意涵。它一直承载着东西方文化的对话、匠心的代际传承以及品牌的美学探索。


它流动着,向永恒走去。




竹境:解译传奇


走进展览现场,深入品牌典藏档案,沉浸在自然与技艺相互交融的奇妙世界,在沿着时间脉络呈现的70多年来Bamboo 1947系列竹节手袋演变的多个版本中,领略这一标志性设计的经久传承。



竹,作为其中最为核心的设计元素,其传奇深深植根于中国与世界各地,连接起不同文化间的自然与艺术表达。展厅中,悬浮的竹艺装置模糊了建筑室内与自然景观的界限,鲜活的竹疏朗有致,秀劲洒脱,与历史悠久的插画彼此映衬。



艺术家Christian Kondić的创作以人工智能为基础创作视频,生动地体现着竹子的蓬勃生机;艺术家Sybil Montet创作的六个数字动画则对Gucci的竹元素丝巾设计进行了全新演绎;跨学科艺术家Francesco D’Abbraccio则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创作视频,展望竹节手袋的未来前景。



在还原位于佛罗伦萨的Gucci ArtLab工坊场景中,Davide Rapp执导的影片则播放着竹节手袋创作背后的精密过程,从竹节雕刻、抛光,到融入包袋的设计语言。



手袋的复杂构造被细致解剖,在展览现场还原着精细的工艺序列。通过互动式潜望镜装置,俯瞰手袋纹理、材质与精湛工艺,在传承近八十年的匠艺次序中,理解竹节手袋的由来和跨越世纪的动人故事。也在超出想象的复古健身房场景中,以精致运动的趣味重构,拓宽着创新的边界。



过去的真实与未来的想象交汇于此。透过Bamboo 1947系列竹节手袋的演进历程,理解何为超越时尚单品的文化意义——“竹”这一充满东方意涵的材质如何突破地理疆界、历经近八十年的传统工艺如何抵抗时间侵蚀、成为品牌的经典符号后又如何中重构中永续。


Gucci Bamboo 1947系列竹节手袋的故事,仍在书写下一章传奇。



展览《竹境:解译传奇》

展期:2025年4月1日至4月20日

地址:孙科别墅,上海市番禺路60号

(点击上方图片预约观展)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编辑 排版丨毛思雨

作者丨王萝Lynch

图片来源丨GUCCI、视觉中国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969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