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87岁依然坚持创作,这位“民间艺人”画的唐诗宋词直接封神!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4-03·阅读时长10分钟

127人看过
戴敦邦中国画扛鼎之作,宋词唐诗古诗词首次集结出版!
 一间五平米左右的旧画室里,一位87岁的老人正在宣纸上作画。满墙的手稿让陋室变成了艺术的殿堂。上面有《白蛇传》波澜曲折的爱情,也有《红楼梦》大观园里的兴衰与情仇。《长恨歌》中的“后宫粉黛无颜色”在画中变得鲜活而具象,《大闹天宫》里的美猴王和神仙百相生动而传神……


因为怕影响作品的最终呈现,这间画室里没有装空调也没有暖气。为了更好地投入创作,老人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就这样寒来暑往,坚持了数十年。

这位老人就是戴敦邦中国著名的国画家

01
从语文课本到四大名著
影响几代人的宝藏爷爷

新中国美术奠基人之一蔡若虹提到戴老时曾说“他是一个纯正的中国画家,他的画儿会说中国话。”

国画大师叶浅予称赞他“不仅能画水浒英雄,还能画红楼粉黛。文武不挡,男女不挡,是独树一帜的高手。”

戴老的画,影响了几代人。即使没有听过他名字的人,也会被他的作品深深吸引。

他为语文课本上画的插画,是无数人的童年回忆。

有人说自己小时候看《林黛玉初入贾府》里戴老的插图入了迷,特意将这一页撕下来贴在墙上。

还有人因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篇课文有戴老的插图,会特意多看很久。


他为四大名著绘制的插画,也是不少人最初的审美启蒙。

1994年,戴敦邦应邀为98版央视播出的《水浒传》担任造型总设计。一下子要画出一百多个人物本就很难,给人人都熟知的名著设计人物形象就更考验功力。但他偏要“和自己过不去”。

经过一年的反复思索和研究,戴敦邦将人物形象、精神世界和文学表达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林冲的郁郁不得志和英雄气节、鲁智深那股子粗狂豪放又古道热肠的劲儿……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全被戴老用细腻的笔触融进了角色细节中。


电视剧一播,角色们就像从书里蹦到了荧幕上,活灵活现、立体得不行。

出现在片尾的插画版“英雄谱”,自然也成了剧迷们坚守看到最后的理由,“看水浒传的时候,每集都要看完,因为最后面的那个长卷画得特别好看。”

02
初心不改
用中国笔墨,讲中国故事

在戴敦邦身上有诸多光环,大家喜欢尊称他为“国宝级艺术家”“中国画坛的传奇人物”“艺术大师”。

但他自己却说,“我只是一个民间艺人,一个画画的”。

“民间艺人”是戴敦邦41岁时从敦煌采风回来后立下的毕生志向。当他看到莫高窟中的壁画时,想到了那些连名字都没有的画师。他们为崇高的艺术而来,作品完成便死在了那里,这样的精神深深触动了他我们中国的伟大艺术,都是民间艺人创造的。他们没有留下名字,但作品却成为了我们民族的国宝。”

戴敦邦

如今他已年近九十,右眼因长时间投入创作已经失明,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当被问及为什么还要坚持创作,戴老说他的初衷很简单,“用中国的笔墨,讲中国的故事。”

他不仅要把中国历史上的好东西传承下去,更要让它们“活”起来,老祖宗的好东西不是锁在柜子里,是要飞到世界人心里的。他想用中国画讲中国人的故事和愿望,让全世界看到。

《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戴敦邦绘

在这条传承中国文化的道路上,戴敦邦一直步履不停。如今,戴老终于推出了他的中国画扛鼎之作——耗时数年所做的“诗词大全”,唐诗的豪迈、宋词的婉约,以及众多古诗词中的意境之美汇聚到了一起。

▼点击了解,解锁超多稀有福利

横跨数十载
“诗词大全”首次惊艳亮相

耗时四年完成的《小园香径独徘徊》,首次集齐56幅宋词绢本工笔,40亿像素扫描,在8开巨幅中流淌出宋人美学的神韵;

图片

《便引诗情到碧霄》则溯回大唐气象,三年精心绘制百幅水墨画,串联起 66 位诗人的精神脉络;

图片

横跨二十载完成的《悠然见南山》,以 160 幅丹青勾勒 3400 年文脉,从西周战国延续至唐宋元明清,涵盖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

图片
 
此外,更有从未公开的 12 幅《四时婴戏节气图》孤本手稿,借 3D 立体机关鲜活呈现;

图片

专为本书创作的 3.58 米《醉翁亭记》水墨长卷

图片

《七十二贤》卡牌以新水墨解构经典。

图片


艺术大师匠心绘就
走近水墨里的诗词之美

戴老说:“我们国家的唐诗和宋词,是我们历史上的传统精华。”在他看来,这些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巅峰成就,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坐标‌。

为了更好地将诗词意境和传统美学呈现出来,他认认真真研读原著,融入自身独特体会进行创作。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雩》李煜/戴敦邦绘

工笔画急不得,画诗词更要耐得住寂寞。光是《小园香径独徘徊》,戴老就耗时了4年。56幅画作从1987年画到1991年,相当于平均每月仅完成1幅,从笔墨线条到人物形象再到绘画技法都下足了功夫。

戴敦邦画了一辈子画,绢本画却鲜少涉及。但在宋代,绘画大多都画在绢本上。为了将宋词的韵味与画意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铁了心要搞出点不一样的。在内容和形式的表现上,特选绢本材质与工笔技法,既把宋代院体画的那种精密细致展现得淋漓尽致,又融入了独属于戴氏的朴拙线条。

图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戴敦邦绘

《便引诗情到碧霄》又有不同。了体现唐代的开放恣意,戴老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用更加写意的方式将唐代诗人笔下的山水田园、壮丽山河、离愁别绪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图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戴敦邦绘

在“宋诗词组图”绘制完成后,曾经有人将戴老的画作拿去故宫鉴定,专家惊叹其作品“完全达到宋代院体画收藏水准”。可从宋代翻到明代,他们愣是没找到 “戴敦邦” 这位画家。

技法精妙到被误认为古人翻开“诗词大全”,你一定会被一幅幅堪称“封神”的绝美之作震撼到——

宋词《小园香径独徘徊》

图片《过秦楼·黄钟商关蓉》吴文英

藻国凄迷,麹澜澄映,怨入粉烟蓝雾。香笼麝水,腻涨红波,一镜万妆争妒。湘女归魂,佩环玉冷无声,凝情谁诉。又江空月堕,凌波尘起,彩鸳愁舞。

还暗忆、钿合兰桡,丝牵琼腕,见的更怜心苦。玲珑翠屋,轻薄冰绡,稳称锦云留住。生怕哀蝉,暗惊秋被红衰,啼珠零露。能原注去声西风老尽,羞趁东风嫁与。

图片《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图片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文天祥
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图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唐诗《便引诗情到碧霄》

图片《绝句二首》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图片
《咏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古风意蕴绝美装帧

收藏赠礼两相宜

此次,戴敦邦艺术馆与北京外文出版社联手,在印刷和装帧上,也花了大功夫。

工笔画对制版印刷要求极高,所以内页选用优质纸张,力求让原本丝织品的质感在画面上清晰呈现,最大程度还原原稿。

“唐诗”采用16开方脊锁线精装,书口采用了独特的“切口连图”设计。当轻轻翻开书页,书口处的图案逐渐拼接完整,一幅连贯的《唐朝众诗人图》便缓缓展开。



“宋词”在“唐诗”的基础上又升级了绢布封面八开典藏,函套上也增加了更有宋韵的异形起凸工艺,在选纸和印刷上不惜成本,复刻宋韵风华。


“古诗词”的装帧上,彩烙纸压印函套随光线流转幻化“阴晴圆缺”,指尖划过凹凸纹路,恰似穿越千年诗卷触摸月相轮回。


法式方脊精装,上下册合计近400页。

内页精选柔光艺术纸,四色印刷精准还原水墨层次,观感温润如玉,翻阅间如触摸时光沉淀的文人手札。


这套“诗词大全”内页不但附有中英双语诗词,并且收录了戴老每幅作品的创作心得。诗画对照,相得益彰。

作为极珍贵的典藏版,书中每一幅作品都极限放大,让你如拿着放大镜般看到更多丹青笔墨细节,让欣赏更加酣畅淋漓。

整套书堪称每一个艺术爱好者的收藏佳选。

戴老的这套艺术珍品正在参加摩点众筹,现在参与,还享受超值摩点专享福利

▼更多精彩内容可点击查看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924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