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如果你爱听王心凌,那还能骑重型哈雷吗?

作者:黑麦

2022-05-31·阅读时长8分钟

9389人看过
难道音乐也有16种性格吗?

如果你爱听王心凌,那还能骑重型哈雷吗

11.9MB
00:0013:02

(视觉中国 供图)

如果你去过北京的地下朋克音乐现场,就很容易在那里看到一群留着莫西干头、穿瘦腿牛仔裤的年轻人,他们拎着啤酒,放浪形骸,无拘无束地享受着喧嚣的音乐,他们躁动、鲁莽,但也很热情;如果你走进国家大剧院的音乐厅,恰好遇到一些瓦格纳或肖邦的追随者,就会看到一些穿着得体、彬彬有礼、表情略有些严肃的人,他们或许很容易给你留下斯文、谨慎、内向的印象。你是否由此可以判定这两种音乐爱好者,拥有截然不同的性格?

我曾经在一位顶级流行歌手的演出现场,观察到一群应援的歌迷,他们穿着统一的T恤衫,戴着帽子和墨镜,挂着几乎同样型号的数码单反相机,明星走过,他们都很兴奋,在演出现场手舞足蹈。他们甚至分享着同一种场内小吃,喝着相似的饮料,购买同一款周边产品,但是这些人中有学生,有自由职业者,有金融圈的人,甚至还有公司高管。我们是否可以就此推断,这些人有着类似的人格?

你听什么,就是什么?

很多年前,谷歌公司推出了一款音乐产品“Google Play Music”,这款拥有学习能力的应用产品可以根据你的处境、心情、天气等因素编排一份歌单。例如,当使用者启动该功能后,如果踏入健身房,它就会播放具有力量感的音乐;如果走进图书馆,它就会播放柔和的电影原声带。

在软件公告中,有这样一段话:获取用户历史听歌流水数据,筛选出歌曲分数超过第一阈值的歌曲,进而向用户推送与该感兴趣歌曲关联的专辑和歌单,使得推送结果更加容易贴近用户的真实喜好,提高了用户体验度。这个所谓的“贴近”不过是一种算法,贴合感会使软件具有某些人格化特征,于是,这些被推送的音乐,也拥有了标签,如“冷静”“奔放”“外向”“宜人”等等。

这种算法在普通乐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人也是消遣型的音乐用户,音乐并非他们的生活必备品,这些算法可以根据相似的节奏、旋律走向,甚至歌手的嗓音颗粒度等数值进行计算,得出一个类型化的结果。然而这种推荐对于高阶,或者专业人士而言,却难以达成共识。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曾有一项关于普通乐迷的研究,这份报告来自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生杰森·伦特弗洛(Jason Rentfrow)和他的导师塞缪尔·D.高斯林(Samuel D. Gosling),他们把人们的音乐偏好总结为四大类——“反思和复杂”“强烈和叛逆”“乐观和传统”,以及“充满活力和节奏感”,由此对应:充满智慧和上层阶级感,却缺乏吸引力的古典音乐;友好但责任感不足的爵士乐;活跃且充满敌意的说唱音乐;有艺术气质、叛逆的摇滚乐。

伦特弗洛的这篇论文题为《你听什么,你就是什么》(You Are What You Listen To),他认为音乐强化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和社会偏见,但常见偏差。因而你可以通过一些人喜欢的音乐去推测他的性格,但并不能由此判断他的全部人格。例如一个人喜欢听“后街男孩”这类通俗音乐组合,他或许性格很孤僻,也许是个充满诡异想法的前卫艺术家;而有些人喜欢收藏小众的地下摇滚唱片,他可能是个性格友好且具有责任感的朋友。

随后,伦特弗洛成为了博士,来到剑桥大学继续研究相关课题。他通过线上方式调研,邀请了超过2万名参与者聆听25种不熟悉的不同类型的音乐节选片段,随后得出一些结论,例如:开放型的人喜欢复杂的音乐,而非柔和的音乐;外向的人更喜欢让人放松的朴实的原声音乐。研究还发现,随和的人一般会给所有音乐片段打高分,而神经质的人一般打分更苛刻。剑桥大学心理学家戴维·格林伯格(David M. Greenberg)认为,那些善于理解自己和他人想法和感情的“有同理心的人”更喜欢可以唤起内心深处情感的柔和音乐,能够识别音乐模式和体系的“系统化的人”更喜欢激烈而复杂的复合声乐。

报告显示,喜欢蓝调音乐、古典音乐和爵士乐等令人深思的复杂音乐的人,在“经验开放性”方面得分很高,而且自认为政治立场自由、智商高,但不善于运动。那些喜欢重金属音乐和另类音乐的人与喜欢爵士乐的人相似,但更多地自认为善于运动。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喜欢乡村音乐、流行音乐和配乐等欢快音乐的人,一般经验开放性和智商的得分都较低。这些人更可能是随和、外向、富有责任心的人,而且自认为有魅力、富有、善于运动、政治立场保守。

此外,调研的参与者还填写了评估性格类型的调查问卷,其中包括开放型、外向型、随和型、神经质型和尽责型。这个“五因素理论”(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分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心理特质理论中发展而成。

从字面上,这“大五”似乎可以找到相匹配的音乐类型。例如“开放体验”(Openness to Experience),可以让人联想到实验音乐、充满未来感的工业噪声(音乐类型),诸如纽约的liars乐队或者日本的灰野敬二(Keiji Haino);“尽责型”(Conscientiousness)可以理解为繁复的古典音乐和缜密的数学摇滚,一些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都带有这样的特征;“外向型”(Extraversion)最好的例子是说唱和最常见的流行音乐,这样的音乐很好“入耳”,符合多数人的听感;“随和型”(Agreeableness)的最佳代表是世界音乐或环境音乐,酒店、商场、健身房等公共空间里所选择的歌单大多来自这里;而“神经质型”(Neuroticism)最好的例子,就是电台司令的Ok Computer那张专辑中的《偏执机器人》(Paranoid Android),它几乎开启了另类摇滚的癫狂体验。

类似的研究报告比比皆是。音乐平台“声田”(spotify)也曾做过类似的研究,他们根据在线收听音乐的数据做出名为《音乐聆听与个性》的调查,这篇文章的作者包括爱尔兰裔音乐家伊恩·安德森(Ian Anderson),编剧圣地亚哥·吉尔(Santiago Gil),以及一些艺术家、演员、心理学家等。

作者认为,音乐作品可以推导出用户的性格,当我们查阅这些数据时,每个人都仿佛流露出情绪和性格特征,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些喜好可以在社交媒体上推断一个人的音乐品位。

2017年,爱尔兰裔音乐家伊恩· 安德森(右二)在柏林海军上将剧院演出

2013年,日本音乐人灰野敬二在表演

音乐偏好可以划分人格?

这几年MBTI火了,在16种人格的网站上也可以看到一份关于《音乐偏好与人格划分》的报告。这篇根据4000位受访者而作出的判断,似乎得出了更为具体的新指数。

“分析家”(Analysts)类型的四种人格,更喜欢听古典(76%)和摇滚(80%)音乐,他们常常位高权重,或是精通某种技能的人,喜欢挑战,并对声音敏感,无论是复杂的变奏曲或是精湛的吉他演奏,都能挑动起这些人的兴趣。当然,他们常常身处孤独之中,这使得他们更偏爱私下聆听,在听音乐时,他们会戴上耳机,而不是忙于当众炫耀自己独特的品位。

“外交官”(Diplomats)更倾向另类摇滚(85%)、世界音乐(49%)和布鲁斯(46%),或许是由于情感的细腻,他们常常被音乐的诗意所吸引,在音乐品位上,他们是“无国界”的一批人,在激情之外,也善于寻找强烈的情感。

“守护者”(Sentinels)更偏爱乡村音乐(43%)和宗教音乐(40%),当然,他们对秩序感和边界感十分敏感,或许这也让他们拥有更好的亲和力。

在这些分类中,“探险家”(Explorers)人格似乎更喜欢新潮的音乐,无论是电子(68%),还是流行(74%),都最符合他们的日常心情,轻快的节拍和朗朗上口的旋律让他们无法自拔,他们不喜欢复杂而多变的内容,反而喜欢瞬间的快感和冲动。

调研指出,ENFP性格偏爱氛围音乐,他们或许不会主动聆听,但是会被不经意间的结构、节拍所吸引,他们更关注细节而非整体,某个音色或某个段落足以让他们爱上一首歌。在吵闹、叛逆的“朋克”音乐类型细分中,还能看到这样的分析:占比最高的受众来自“逻辑学家”(Logicians,INTP),或许你会惊讶于这些安静的超然的学者怎么会和“无政府”“皮夹克”扯上关系,但正如打破常规的朋克音乐一样,INTP人格常常会反其道而行之,在前卫的反传统的创造中,发挥无限的想象力。

在阅读了大量的性格与音乐分类连线数据后,我还采访了两位热爱音乐的朋友,一位音乐制作人和一位电台DJ。经过问答,他们分别得出“拥护者”(INFJ)和“领事”(ESFJ)两个测试结果。这位“INFJ”从小就听周杰伦和五月天,他所从事的流行音乐编曲工作也是以周杰伦、五月天等音乐人为参考。“INFJ”自认为自己是个宅男,音乐听得不多,但是创作高产,他觉得流行性就是要朗朗上口,不需要夹杂太多技巧和过于深刻的内涵。“ESFJ”则有些不同,他收藏了上千张唱片,对于正在流行和即将流行的国外音乐人如数家珍,他对于音乐有自己的判断,对于听歌也有要求,例如一家餐厅放的音乐都是“神曲”,他会选择转身离去。

“INFJ”觉得性格应该和音乐创作无关,作为职业制作人,他会迎合各种情绪和曲风,会在创作时尽量“弱化”自己的个性,突出主角。而“ESFJ”则认为,独特的人格是一种标志,之所以会有人专门收听他的节目,也是因为个人化的歌单和他的性格、情绪、表述方式等综合指数。

“ESFJ”最后说,如果硬要把性格与音乐风格相联的话,中间的变量太多,例如音乐作者的创作思路与表达的直接性、关联性;传达到听众时,听众的音乐品位和审美,以及他们日常听音乐的时长与经验,包括他们听歌时的心情、状态等等,都不确定。最后他得出结论,用音乐给人的性格分类,是一种刻板印象。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一门课,讲的是音乐中的文化认知,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分类,取决于文化认知和自我感知,而这些和情绪识别,以及人们对于音乐的敏感度都有关。在电影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几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穿着皮衣和破洞牛仔裤,留着长胡子,戴着墨镜,他们列成一队,骑着仿佛没有消音器的摩托车呼啸而过,用骑行来宣示自由,他们的座驾常常是哈雷戴维森或者巡航者。每当这些人出现在银幕上,就会伴有重金属音乐的出现。现实中,他们亦是如此。这些人参加金属音乐聚会,购买金属音乐唱片,买皮衣、靴子,组成他们的制服。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一个问题,如果你只爱听北欧民谣,或是王心凌,那还能骑重型哈雷摩托车吗?

文章作者

黑麦

发表文章23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314人

沉迷于对抗中年危机的美食作家,对groove着迷的音乐编辑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