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马拉多纳在中国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0-12-03·阅读时长8分钟

272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306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1996年7月25日,马拉多纳(右二)代表博卡青年队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对阵北京国安队


实习记者/李晓洁

一个随身翻译的视角

在首都国际机场的贵宾厅里,马拉多纳穿着T恤衫、短裤和运动鞋,一身随意的打扮。和他一起的,还有阿根廷博卡青年队的22名队员,加上教练、队务、经纪人等,差不多30人。1996年7月21日上午,这30来人刚结束在韩国的商业比赛,飞抵北京。这是马拉多纳第一次来中国,他和队员们在随后8天的时间里,要参加两场商业比赛。在机场贵宾厅等待他们的是中国的接待人员、媒体记者,还有三个翻译。赵睿是其中之一,他将是马拉多纳未来几天的随身翻译。另外两位,主要负责和球队教练、领队等人交涉整体性的工作。

赵睿当时21岁,在北京一所语言类学校读西班牙语,大三刚结束。当时国内学西班牙语的人不多,赵睿在班里成绩好,又是资深足球迷,给《足球世界》写过一些与西班牙足球、拉美足球有关的文章。前一年,哥伦比亚国家队来华时,他当过球队的翻译,因此,马拉多纳来华,足协的人又找到了他。

和很多人一样,赵睿喜欢上马拉多纳缘于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当时他11岁,中国第一次较为全面地转播、直播了那年的比赛。“刚好处于那个年龄,一下子就被比赛吸引住了,如果再小点,可能就感觉不到了。”赵睿记得,他夜里3点起床看了决赛,电视解说中隐约能听到西班牙语。后来,他喜欢的大多数球队都说西班牙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大学专业选择。10年之后,当他有机会站在一个最具个人魅力的球星身边时,“作为一个足球爱好者,那是我极大的梦想”。1996年已经是马拉多纳职业生涯的尾声,在两年前的美国世界杯,他因尿检呈阳性被禁赛15个月,但这没有影响马拉多纳在赵睿心中的地位,“他仍是最伟大的球星之一”。

“马拉多纳的声音很粗,有时候发音不清楚,”赵睿对本刊记者回忆,再加上一些俚语,给马拉多纳当翻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还好,多年的看球经验让赵睿掌握了不少拉美足球文化和术语,基本能顺利翻译。总体而言,兴奋的心情抵消了工作的压力。


1996年7月24日,马拉多纳在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图为他为酒店接待员签名


一行人入住北京昆仑饭店。当天下午,球队开始整体训练,马拉多纳没有跟着队员集训,而是和自己的私人体能训练师在酒店健身房的跑步机上锻炼体能。跑步机的屏幕上播放着当年欧洲杯的进球集锦,马拉多纳边跑边和身边的训练师、赵睿谈论他觉得精彩的进球。赵睿记得,训练结束后,马拉多纳脱下身上的T恤,拧出了一摊水。这让他意识到,即使是天才球星,成功的背后也离不开日常刻苦的训练。

与私人训练类似,马拉多纳也喜欢与他的经纪人,及一位小个子私人摄影师三人行,偶尔加入一两个队员,小团体自由出行,不受中方安排的限制。这种自由,有时候带着一种无视规则的孩子气。工作人员安排他去长城、故宫游玩,马拉多纳以训练为由拒绝,但下一秒,他又可能随时出现在故宫、天安门广场,引发一阵混乱。马拉多纳临时起意去故宫那次,赵睿也跟着去了,几人打出租车到了故宫正门,车后是紧跟着的酒店警卫人员。马拉多纳想直接让出租车开进门去,后来经过商量,车还是开了一段路,他们才下车走进去。

到了晚上,马拉多纳会去滚石迪厅,跳舞、喝酒。“拉美人跳舞都很棒,他在迪厅里特别欢乐,有时候会把T恤衫脱下来,在手里挥舞着,别的队员也都是这样。”赵睿发现,无论在球场,还是其他场合,马拉多纳总是对话的中心,是做决定的那个人,他似乎需要在聚光灯下生活,需要周围的人以自己为中心。但有时候,他说过的话,又轻易被自己忘记。有一次,一位保健师给马拉多纳按摩,马拉多纳很满意,让保健师跟自己回阿根廷做私人按摩师。保健师当了真,问赵睿这是不是真的,自己能拿多少工资,马拉多纳能不能帮他在阿根廷办理居留。等到赵睿再去问马拉多纳的时候,他已经忘了这回事。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马拉多纳(1960~2020)

伟大的叛逆者

1601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