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7. 爱情的不在

作者:戴锦华

2020-08-22·阅读时长10分钟

35945人看过
所有的爱情场景都是侦破场景,所有的爱情场景都是扮演场景,所有的扮演场景都造成了恋爱中的我的不在。

7. 爱情的不在

22.2MB
00:0016:10

镜中之境,影中之影,让我们进入电影时刻。我是戴锦华。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刚好在2000年新世纪之初,王家卫的一部影片。可能很多朋友会很喜欢这部电影,但是我用一个比较客气的说法,我把电影分成两种,一种是我喜欢的,一种是我欣赏的。

那么,《花样年华》是一部我欣赏的电影,而不是一部我会投注很多情感去喜爱的东西。或者说它不是那种会触动我内里的影片,但是我仍然必须承认,它是一部杰作,而且是王家卫的一部杰作。

王家卫作为一名重要的艺术电影导演,《花样年华》这部作品在国际性的知名导演的作品之中,也代表着一个峰值。因为它把王家卫的审美特质、艺术个性、对于电影语言的一种非常原创性的使用达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在这部电影当中,他非常成功地表达了关于现代人的爱。

因为在我看来,尽管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叫做《In the Mood for Love》,但是这部电影与其说是讲述了爱情,不如说是讲述了爱情的不在。与其说它讲述了两个人的相遇、一见倾心,或者是说渐渐的相互融入,不如说它表现了一种永远的匮乏、一种永远的彷徨、一种永远的可望而不可即。这是这部影片独特的表达,也是这部影片的迷人之处。

这部影片制作和发行是在2000年,所谓新世纪之初的年份中,在这个时刻,全世界都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文化特质分享着一种终结和一种开端。我也经常开玩笑,说跨世纪或千禧年的时候,中国的媒体和整个社会也有很大的呼应,但是好像我们忘记了一个事实,就是我们使用西历纪年还不足100年,其实它原本不是我们文化内部的或者说骨血里面的一种时间体验,但是我们仍然分享了这样一种东西。那么正是由于千年之交这样的一个历史时刻的降临,事实上,在90年代之初,在全球就在涌动着一种巨大的怀旧潮。

王家卫这部电影的基本基调和它的迷人与成功之处是在于整个影片从头至尾萦回着、盈溢着一种怀旧的氛围。而影片中一段音乐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元素,王家卫借用了日本导演铃木清顺电影《梦二》中的主题曲,在电影中七次响起。

然后他使用高速摄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慢镜头,拍摄这种古老的小街,雨中的石阶,还有昏暗的街灯形成的那种打破黑暗的暖调,然后他拍摄梁朝伟和张曼玉踽踽而行的背影,拍摄一对并肩而始终不能执手的男女。

所有这一切都成功呼应了世纪之交那样一种怀旧的情感,也成功地呼应着在世界范围内,作为终结的开端、开端的终结的那样一种跨世纪的时刻,人们对于未来的无把握。他非常成功的把电影定位在一个年代,叫做1968年,那么对于世界,对于中国,对于香港,它都是一个有意味的年代。大概不会花时间特殊地去讨论这样一份怀旧,我经常说那是一个朝向想象的一艘过去的小船。

而怀旧与其说表现的是我们终于抵达了一个已逝的岸边,不如说它是一种永远的彷徨和漂泊,它是一个朝向已经再也不能追回的过去的一份怅惘。这显然是影片当中的一个文化定位、文化基调,也是王家卫的艺术个性和极端华美的一首电影的乐章。

同时,形成了强大的怀旧感的是该电影的美工师,也是当今华语世界最伟大的美工师张叔平,据说他找到了昔日上海滩知名的老裁缝,制作了二十几套旗袍,也就是张曼玉和她的旗袍形成的那样一种视觉形象、一种造型形象。实际上从80年代初的阮玲玉开始,上海滩,30年代,旗袍美女,开始逐渐构成了某种独特的表象序列,甚至构成了某种logo,成了一个关于中国的logo,成了魔都上海的logo,成了中国昔日繁华的logo。

整个电影中,相当迷人的是,它使用一种摄影机的镜头语言,用一种贴近的,运动的摄影机去拍摄张曼玉塑造的女主角的身体,或者身体的某一个局部。摄影机的镜头本身像一种抚摸,像一种流连的但不可触及的目光。所以,在电影当中,王家卫以其特有的审美风格与审美趣味,形成了一种幽暗的、但又极端富丽的视觉表述。整个视觉表述中,弥散着一种恋物式的视觉表达和目光,这样一种怀旧式的恋物,同时是通过张曼玉的表演、身体、旗袍,作为一个重要的造型元素所构成了一种流淌着的视觉基调。

整个影片的那样一种忧伤怅惘和怀旧的基调,成功的与恋物式的迷恋和摄影机所完成的这样一种表达,所以这是这个影片当中一个非常独特的东西,最终完成的影片当中,这一对男女几乎是甚至未曾执手的,但是同时在影片当中又有那样一种近乎于色情意味的那种情绪和情感的弥散。而这种情绪情感的弥散正是通过造型形象,因为我们知道电影演员的表演并不仅仅通过他的表情和脸,一个真正的优秀的演员,是用她的整个身体在表演。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很多电影艺术大师来说,对于很多电影导演来说,尤其是对于那些电影作者来说,他们其实并不把自己的作品表达建筑在演员的表演能力之上,夸张一点说,用作某一种用途更为丰富的道具。

所以影片的花絮里一定会提到:梁朝伟的镜头不断地重拍,不断地被否决以至于梁朝伟提出抗议,说“导演,我也算是一个有经验的演员了,不至于你这样一次一次的让我重演”。然后王家卫的回答是,一次又一次的重演是因为你演的太多了,我希望你是丢开所有的演技,换句话说,你仅仅作为一个形象,作为一个物质性的在场,服务于我所需要的“表演”。

同样演员的造型形象在影片当中也非常迷人的被用作构图,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记得那个场景,窗外是上海方言所形成的画外音,显然是小巷当中这些家庭主妇们之间的闲谈,而画面是一个中景镜头,张曼玉站在一扇打开的三连窗的中间,而这个时候她穿着一件胸前有一个非常具有装饰性的大花的旗袍。在这个画面当中,与其说我们是通过画框中的画框在观看着张曼玉所扮演的形象,不如说我们是看到她的形象和包括她的服装和造型,共同构成了一幅画。演员和他的造型仅仅是这个画面中的一个极具装饰性的、极具美感的一个画面元素而已。这是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二个点。

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三个点,也可能是大家看这个电影更感兴趣的点,这部电影所设定的一个极端特殊的情境和一个极端特殊的情感形态。大家知道讲的是相邻而居的两对夫妻,而在这个故事开始不久,我们就发现他的妻子和他的丈夫消失了,而且我们知道他们之间产生了某种不道德的情感,姑且称之为不道德的情感。于是我们的主人公实际上是一对弃夫怨妇,然后他们留下来,他们在痛苦之中尝试相互去陪伴,或者说下意识的尝试相对给出抚慰。但是王家卫并不开玩笑地说,他把这部电影不称之为爱情片,而称之为悬疑片,他说这是部悬疑片,一对男女试图去侦破一段他们身边的“奸情”。

事实上在这部电影当中,与其说是去侦破这段奸情,不如说它表达了一种很多人曾经经历过的,当然希望大家不要有机会经历的一段非常绝望的情感,就是究竟为什么这一切会发生?他们解着一个永远不会有答案的问题。他们的内心也绝望地逃离和拒绝着关于这个问题的简单的答案。而在电影当中使用的一个非常有趣的方式,我自己称之为扮演。

所以在这部电影当中最有趣的就是:一对男女主人公在影片当中最终体验到的是不期然所发生的“不道德的”情感。我就不都画引号了,大家知道,因为我非常反感道德主义的态度,所以我通常是画引号的。我说当他们遭遇到一段“奸情”,并且被这段“奸情”所伤害,内心是如此绝望、愤怒和无力的时候,他们不期然的重演了这段“奸情”。

但从另一个角度上看,或者这部电影最微妙的,最令人会心的,或者说最为独特的层面是在于我们又可以说那段深深伤害他们的奸情,在故事中始终不存在,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他的丈夫和他的妻子,但是同时试图侦破那样一段不道德的情感关系,而最终陷入了不道德的情感关系的这对男女,某种意义上说在电影中也从不存在。因为在电影当中它表达的是5次扮演,扮演那个不贞的妻子、不忠的丈夫,他尝试通过扮演去追索答案。但是每一次由于所谓真身的终于在场,而使那个答案最终缺席,或者那个答案最终被推开。 

我们要用一个书面的说法叫那个答案始终被延宕,大家都会记得那个场景,当梁朝伟成功扮演丈夫,试图勾引他的妻子的时候,张曼玉的反应就是我丈夫不会这样说,而她转回来要扮演他的妻子来勾引她的丈夫的时候,张曼玉的反应是说我说不出口,这个“我”始终是一个不确定的所在。就像他和她始终是不确定的存在,因为他是想象、他是扮演,他是一个不断的试图召唤他们在场以获得答案,那个答案又不断的被拒绝,以至擦肩而过的过程。而在整个的扮演当中,一段不伦之恋发生了,但是也正因为是扮演那段不伦之恋,始终不能发生。

所以大家肯定也记得那个场景,当梁朝伟扮演丈夫,而终于承认了自己已然移情别恋的时候,画外音响起了一个非常微弱的象征性的无力的耳光声。梁朝伟用极端温和的深情的多情的态度说他都承认了,你还打这么轻吗?

“我问你外面是不是有女人了?”

“是啊。”

“你是怎么回事?他已经在你面前承认外面有个女人了,你还打这么轻?”

“我没想过他会这么回答,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再来一次吧。”

大家记得就是这样一种纠结的、一种扭曲的、一种错位的扮演和侦破当中,最终两个事实在同时发生,一个事实是这对受伤害的男女最终陷入了伤害者的位置或者伤害者的情感,但是同时他们始终不能抵达他们之间的真实的情感连接,他们不能面对他们自己真实的情感,他们真实的连接,甚至对方真实的存在。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就是所有的爱情场景都是侦破场景,所有的爱情场景都是扮演场景,所有的扮演场景都造成了恋爱中的人,恋爱中的我的不在。我们现在就讨论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会继续跟大家分享《花样年华》。

戴氏金句 

《花样年华》 海报

我把电影分成两种,一种是我喜欢的,一种是我欣赏的。《花样年华》是一部我欣赏的电影,而不是一部我会投注很多的情感,会喜爱的东西,或者说它不是那种能够触动我内里的影片,但是我仍然必须承认它是一部杰作。

《花样年华》 海报

王家卫的审美特质、艺术个性和他对于电影语言的非常原创性的使用达到了某种炉火纯青的地步。在这部电影当中,他非常成功地表达了关于现代人的爱,关于现代人的内心。

《花样年华》 海报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叫《In the mood for love》。但是,与其说这部电影讲述了爱情,不如说讲述了爱情的不在。与其说它讲述了两个人的相遇与一见倾心,或者渐渐地相互融入,不如说它表现了一种永远的匮乏,一种永远的彷徨,一种永远的可望而不可即。

《花样年华》剧照

这部影片制作和发行是在2000年,新世纪之初,在这个时刻,全世界都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文化特质分享着一种终结和一种开端。千禧年的时候,中国的媒体和社会也有很大的呼应,但是好像我们忘记了一个事实,就是我们使用西历纪年还不足100年,其实它原本不是我们文化内部的或者说骨血里面的一种时间体验,但是我们仍然分享了这样一种东西。

《花样年华》剧照 苏丽珍(张曼玉 饰)左 与周慕云(梁朝伟 饰)右

王家卫这部电影的基本基调和它的迷人与成功之处是在于整个影片从头至尾萦回着、盈溢着一种怀旧的氛围,一种怀旧的阴云。

《花样年华》剧照 陈太太(张曼玉 饰)

怀旧与其说表现的是我们终于抵达了一个已逝的岸边,不如说它是一种永远的彷徨和漂泊,它是一个朝向已经再也不能追回的过去的一份怅惘。这显然是影片当中的一个文化定位、文化基调。

电影当中,王家卫以他特有的审美风格或者审美趣味形成了一种幽暗的、但是又极端富丽的视觉表述,而整个视觉表述当中弥散着一种我们也许会称之为恋物式的视觉表达。

《花样年华》剧照 周先生(梁朝伟 饰)左 与陈太太(张曼玉 饰)右

事实上,在这部电影当中,与其说它是去侦破这段奸情,不如说它表达了一种很多人曾经经历过的一段非常绝望的情感,那就是,这一切怎么会发生?他们索解着一个永远不会有答案的问题。

《花样年华》剧照  陈太太与周先生

所有的爱情场景都是侦破场景,所有的爱情场景都是扮演场景,所有的扮演场景都造成了恋爱中的我的不在。

电影课词典

铃木清顺 

铃木清顺,日本当代电影导演、演员,日本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冠以“异色导演”的称号,代表作有《杀手烙印》、《东京流浪客》、《肉体之门》、《刺青一代》、《河内的卡门》、《野兽之青春》、《暴力挽歌》等。

关锦鹏

关锦鹏,1957年生于中国香港,华语影视导演、制作人。

1985年,独立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女人心》,从而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1988年,凭借爱情片《胭脂扣》获得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1991年,凭借传记片《阮玲玉》获得第28届芝加哥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1994年,凭借剧情片《红玫瑰白玫瑰》获得第31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编剧奖。1997年,执导的剧情片《愈快乐愈堕落》入围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中景镜头

中景镜头画框下边卡在膝盖左右部位或场景局部的画面成为中景画面。中景和全景相比,包容景物的范围有所缩小,环境处于次要地位,重点在于表现人物的上身动作。中景画面为叙事性的景别,因此中景在影视作品中占的比重较大。

电影导演名片


镜中之境,影中之影

欢迎分享转发

与更多人一起进入电影时刻

文章作者

戴锦华

发表文章181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2692人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52倍人生·戴锦华大师电影课

影迷必备观影指南

253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2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